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心理学》高频考点6

2014-10-15 09:51:56 字体放大:  

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心理学》高频考点6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含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①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②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

①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②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①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②抽象知识:对已知事实概括性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

3.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

①符号学习:词汇学习

②概念学习:共同关键特征、本质属性

③命题学习:概念关系

(2)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

①下位学习:新观念→原有观念

A、派生类学习 B、相关类学习

②上位学习:原有基础上→归纳

③并列结合学习(如:需求与价格)

4.知识学习的过程。

①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内在加工过程。

②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

——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

①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②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

(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 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⑥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感知规律:A、强度率 B、差异率C、活动率 D、组合率

8.知识概括。

(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讲鸟:燕子(正例),蝙蝠(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举例纠正概念误区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同类、异类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9.错误观念: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知识体系。

10.错误观念的性质:

(1)广泛性 (2)自发性

(3)顽固性 (4)隐蔽性。

11.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1)对现有观念的不满;

(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3)新观念的合理性;

(4)新观念的有效性。

12.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1)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

(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

(3)引发认知冲突;

(4)鼓励学生交流。

1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瞬时记忆。贮存时间约为0.25~2秒。

(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为2秒到1分钟。

(3)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14.遗忘及其进程。

(1)遗忘: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5.遗忘理论。

(1)痕迹衰退说: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最古老(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2)干扰说: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占统治地位

(3)同化说: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奥苏泊尔

(4)动机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弗洛伊德: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16.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