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评价目标】
1、识记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纪律的定义和类型。
2、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群体动力的要素、课堂气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能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井说明正确对待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纪律的定义: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3、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刨设和体贴。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理解部分
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2、群体动力的要素
(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提高群体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等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3)教师的情绪状态
4、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等,由此影响课堂纪律。
三、掌握部分
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并说明正确对待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活动过度等等。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有人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有人还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
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一般说来,课堂里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