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思维”等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特点.
1.间接性
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于语言、表象、动作这些媒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例如,我们不能直接感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是通过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则基本上可以作出判断.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思维在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例如,在儿童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及其诸多属性之后,经由分析,抽象出人的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就形成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即使用语言,并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其二,思维不仅能揭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还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即规律.例如,借助思维,人就可以认识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间的关系等.
思维的概括性在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类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性,这就大大拓展了人的认识范围,而且也加深了人对事物的理解.
(二)思维的种类
1.按个体思维的水平和凭借的不同划分(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凭借直观感知和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动作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以实际操作为手段,例如修家电时常常会运用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具体概念为支柱,这种具体概念与事物的表象有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例如,让幼儿回答"马是什么",幼儿会首先在头脑中浮现出骑马或马拉车的形象,然后才能回答,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的典型形式.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2.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划分
(1)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已知条件朝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例如,警察在侦破重大刑事案件时经常采用这种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起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假设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各种回答.
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不同划分
(1)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是用通常人们用的方法和固定的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学生学了一个公式定理,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做习题就属于这种思维.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科学家进行发明创造,艺术家进行新作品的构思,就属于创造性思维.
(三)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1)含义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特点
①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②认知性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主动的认知操作而进行.
③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较高级规则进行信息重组,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
(3)类型
通常情况下,根据问题的类型可以将问题解决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常规和创造是相对的,同样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教师而言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于学生而言则可能是创造性的.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翻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问题的特征中,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常常会影响个体的问题解决.
首先,问题类型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
其次,问题的呈现方式对问题解决的影响.问题的陈述方式或所给图示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过程.有些陈述或图示直接提供了问题解决的线索,便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向,而有些则包含某些多余的信息,或者问题解决所需的部分条件被隐含起来,这就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需要个体能够发现、分离出解决问题所需的必要条件,撇开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