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收集并整理了“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汇总: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请看正文:
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
1、概念的分类:(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维果茨基.日常概念:指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2)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奥苏贝尔(3)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加涅(4)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赫尔斯。
2、概念的功能:①称谓功能②简化认识功能③系统化功能④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没有概念就无法判断,进行逻辑推理。
3、概念的获得:(1)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2)概念的同化★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法。
4、概念的运用水平:知觉水平的运用、思维水平的运用
5、概念的教学方法:例证法、规例法
6、、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3)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7、原理: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8、原理学习的过程:(1)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学习(2)理解原理所描述的概念间的意义关系(3)将原理内化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内在依据,在原理表述的基础上形成运用原理的智慧技能,甚至是相关的认知策略。
9、原理学习的方式:发现式原理学习的方式、接受式原理学习的方式
10、影响原理学习的方式的因素: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言语组织。
11、问题解决: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过去所学原理的简单运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当当前的情境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在问题解决中,需要把简单原理重新组合,以适用于当前情境。
12、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1)促使学生形成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2)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上的知识的实践价值;(3)通过问题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则记忆得更牢固,检索得更方便;(4)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5)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的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6)能促进学生发展对一般学习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
13、问题解决的过程:(1)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开始意识到难题的存在②识别问题③搜集材料并对之整理,提出假设④接受和拒绝假设⑤形成和评价结论(2)华莱士①准备②沉思③灵感或启迪④验证
(3)一般过程:①理解并表征问题②寻求解答的阶段③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的阶段④评价结果阶段
1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情境、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
问题情境: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
15、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3)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5)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