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汇总:动作技能的形成

2013-02-26 16:11:18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收集并整理了“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汇总:动作技能的形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请看正文:

动作技能的形成

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费茨和波斯纳

(1)认知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或自己按照操作说明或使用手册的要求,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和领会。

(2)联系形成阶段:这是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方面,最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联系起来。

(3)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各个局部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

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达到熟练操作。

3、熟练操作:指动作已经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注意的状态。

4、熟练操作具有的主要特征★: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2)能利用细微线索;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4)形成动作程序的记忆图式;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

(1)动作技能是在大量练习基础上获得的。

(2)许多动作技能是以有序连续的局部动作为基础,有序连续的动作只要出现某一局部动作,动作的其他连锁就会相应出现,因此有序连续的动作系统不易遗忘。

(3)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的低级中枢。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6、动作技能的迁移:一种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技能的学习产生影响。

(1)双侧性迁移:又称交叉迁移。是指在身体一侧器官形成的技能迁移到身体另一侧的器官;

(2)语言-动作迁移:指在动作练习前的语言训练对掌握动作技能有影响。一般而言,只有当语言的反应不干扰被试的动作时,学习动作技能前的语言训练才能对动作技能产生正迁移;

(3)动作-动作的迁移:指已形成的一种动作技能向另一种动作技能的迁移。

更多内容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