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收集并整理了“2013年教师资格幼儿紧急情况处理: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请看正文: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
4.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发病以至恢复,一般经过4个阶段
1.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
2.前驱期
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
3.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4.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1.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可分为3种: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有6种传播方式:
(1)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传播;
(3)虫媒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
(6)垂直传播。
3.易感者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1.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
(二)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管理好幼儿的饮食、注意炊事用具、餐具的消毒等。
(三)保护易感者
1.增强儿童体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