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学校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一般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方法。讲授法既经济又可靠,在教学中应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几乎所有其他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与讲授法相配合,都能顺利地进行和发挥应有的功能。讲授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单位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指导学生经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通过演示可以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他们生活经验中缺乏但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作业法等。
选择教学方法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不同,完成的方法和手段应有所区别。二是依据学科内容的性质特征,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性质特征,同一学科的不同章节,也会有不同性质的特征。三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四是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五是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中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最先在理论上确立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警示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形式可分为三种:第一是全班上课。第二是班内小组教学。第三是班内个别教学。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是以班级授课为主,但活动课程则要求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中等学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目标来分可分为三种,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的集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评价所依据的基准,然后根据所确定的基准,通过对照比较,判定出集体中每个评价对象在该集体中所处的地位或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常用的几种有考试、测验、座谈和问卷
科学的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要求:客观性、完整性、一致性、多渠道性、发展性、指导性、计划性等要求
中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发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条件。备课包括备课程标准、备教科书、备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写出具体的教学计划等环节。
备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学前的备课,第二阶段是单元备课,并制定出单元的授课计划。第三阶段是每节课之前的课时备课,制定具体的课时计划。
进行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以《课程标准》为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第二,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内容;第四,以充分挖掘利用课程资源为基础;第五,预设和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第一、要调动学生有意识的课前学习准备;第二、要创设有趣、真实的学习情景;第三、阴道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第四、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第五、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学习准备和传统预习之间的区别: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对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适应性,他不同于传统的“预习”。传统的“预习”是围绕获取新知识而进行的系统知识累积过程。
学习成绩评定的方式主要有:日常检查、考查、考试或测验等。
以上为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2012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复习指导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