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对象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应试者在教学对象的分析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以便于后面其他教学环节的设计。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对于应试者来说,在试讲时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评委,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也应当特别注意。
3.教学目标
在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后,便到教学目标的编写了。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群体,即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的编写上也要注意层次的区分。应结合教学内容分析中所确定的重难点以及详略,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所要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应达到的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不可分开的,在备课时往往整体进行,这一点对于教师非常重要。以英语备课为例,在备课时要注意:
(1)理解和掌握课文里的语句、单词和语法。
(2)能用教过的单词解释新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3)钻研本课的语法点,能用英语举例说明新语法点的用法。
(4)用英语解释课文里的难句,简化课文里的长句。
(5)用英语对课文里的句子提问题。
(6)分析课文的结构,用英语概述课文各段的大意,用英语复述课文。
(7)用英语对课文作简短的评论。
(8)结合新材料考虑联系和复习哪些旧材料。
(9)背诵课文。
(10)考虑应使用哪些新的课堂用语。
4.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备方法。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这九种方法。对于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也许有的只需要一种教学方法便可以进行,而有的则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用。试讲人员在刚开始试讲时,经常单一使用讲授法,这种方法相对其他几种方法较容易掌握,但对于缺乏经验的试讲人员,很难把握如何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尽可能地详细,切勿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主动学习知识。
(2)备感情。除了备方法外,备好教师的感情也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走进教室以前,如果自己是兴奋的、愉快的,而且信心百倍的,那一定会讲得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听得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好。反之,如果课前自己心情不畅,那么这节课的气氛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上课能感情充沛、气氛活跃,上课前,总要收收心(闭眼深呼吸,抛弃杂念)、养养神(回忆一下讲课的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娓娓动听。
(3)备语言。讲课是一种艺术。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的知识极为渊博,如果不能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也是一种遗憾。有人说:“老师的语言是蜜,它可以粘住学生的思维。”据调查统计:学生最喜欢语言风趣、有幽默感的老师上课,他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4)备教态。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生硬死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因此,试讲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的讲课姿态,改进教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对于一些疑点,自己不放心的环节,可以利用散步等时间,边走边讲,当然不一定要有人听,也不一定讲出声,权当自己练习便可。
5.教学过程
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部分,其中包含所要讲述教学内容的具体解析、课堂提问与回答、教学内容间的过渡、讲述各部分内容所要用的时间安排、各个阶段教师和学生所要做的事情、板书的设计及书写等等。对于参加面试的人员,每一部分的设计都应该尽可能详细。在能力允许时,还可以设计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学生提问、课外知识的扩充等。
6.课后作业
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完成课后作业便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相结合,设计的课后作业要体现学科特色。练习应从基本的、简单的开始,但不能模式化、固定化。相反,应有一定数量灵活的、综合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练习,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深刻、敏捷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