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app 教师资格频道编辑为考生搜集整理了“2012年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第7章”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第七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较“描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化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机能。
2、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3、 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4 、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认知过程中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5、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且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概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程度更高的概念或者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论述: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
一、动机激发策略
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
其次,要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
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
二、注意选择策略
⑴、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
⑵、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
⑶、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
三、复述策略
四、意义构建策略
精加工是指要求学习对要学习的材料做精细地加工活动。
笔记技术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
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⑴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
⑵指导学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
⑶加强抽象知识与感性知识的联系
⑷提高课堂提问一数,多提指向知识结构的问题。c
以上为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2012年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第7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