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app 教师资格频道编辑为考生搜集整理了“2012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文体阅读知识与技巧二十六”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1.A
2.如:汉高祖善用人的例子或诸葛亮用人的例子。
作用:举出真实、充分、有代表性的例子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3.如:第①段木匠选择木材或第③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
作用:是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读者接受作者的论点。
4.第一个对比论证:汉高祖善用人的例子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对比。
第二个对比论证:诸葛亮用马谡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对比。
作用: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能使作者的观点表达的更明确,给读者的印象更深。
5.A
6.最后一句起结论作用。“总之”这个词有助于我们对文章论点的理解。因为“总之”一般用在段末或文末,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对前面的分析起总结作用。
5.”开卷有益”之我见
1.一,二,三,四;一,二,三;综上所述
2.但是,怎样“开卷”才南京“有益”呢?
3.提出问题: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分析问题:先逐一列出读书的好处,然后深入一步分析怎样“开卷”才能“有益”。
解决问题:我们只有明确目的,读好书,讲究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4.属于“纵式”结构。因为作者首先分析“读书有什么好处?”,然后深入一步,分析“怎样读书才有好处”,前后是递进关系。
以上为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2012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文体阅读知识与技巧二十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