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卓尼禅定寺
禅定寺位于甘肃省卓尼县城北平台上。又称“卓尼寺”,藏语称“噶丹雪珠林”(具喜请修洲)、“当增达尔吉林”(禅定兴旺洲)。
相传13世纪初,这里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约1269年,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留其随行萨迦格西·希日益西弘法。后经萨迦格西·希日益西努力,将原寺改为萨迦派寺院,并委托协地(系杨土司始祖)为寺主。明天顺三年(1459年)卓尼第二代土司之弟仁钦龙布(1439年)从西藏学成归来,改卓尼寺为格鲁派寺院,并担任了首任法台。自此,该寺发展很快。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卓尼第十代土司罗桑敦珠(杨威)次子阿旺赤列嘉措任该寺法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随长兄杨妆松赴京晋见康熙帝。康熙帝封他为“崇梵净觉禅师”,敕赐“禅定寺”匾额。从此,卓尼寺又称“禅定寺”。此后,于1714年建参尼扎仓,1729年建居巴扎仓,约在乾隆年间建萨里哇扎仓(天文学院)和崇巴扎仓(法舞学院),从而发展成一座正规的格鲁派大寺,寺僧最多时达到3000人。1912年,该寺毁于兵燹。1931年,在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主持下重建,历时六年峻工,规模小于从前。1958年,全寺有僧众三百余人,禅定寺教权历来由卓尼土司杨氏家族掌握,由出身于该家族的僧人担任僧官(后称堪布),总揽全寺政教事务。寺院管理体制分堪布和法台两大系统,总法台由堪布委任。全寺设四大扎仓,分别是参尼扎仓、萨里哇扎仓、居巴扎仓和崇巴扎仓,其它管理体制属法台系统。
禅定寺原来直接管辖尼月巴、岔道尔、马闹、冈梢等五座寺院,并统领44座小寺和17个教区。这些寺院和教区分布在原杨土司所豁48旗,即今卓尼、迭部、舟曲等县境内。此外,在色拉寺居曼扎仓设有本地区学僧的五个康村,与蒙古地方也有教务往来。本寺内有策满林、伊犁仓、麻当仓、古雅、加唐、岔道匀古续等五大活佛昂欠。各昂欠除与本地区各寺联系密切外,还与内外蒙古的一些寺院有宗教联系。
该寺1996年拆毁,80年代以来修葺一新。现主要建筑有大经堂、哲学院、天文学院、密宗学院、辩经院僧官衙门等。并有扎巴谢主大师塔等三座,供奉有扎巴谢主等高僧舍利三粒。
禅定寺原保存有相传龙树亲手塑制的十二转轮王像、亲手绘制的贝叶佛像、印度铸造的天女像、用蛇心檀香雕刻的毗沙门神像、《般若八千颂》贝叶经、尊者那若巴骨饰、卓尼土司先祖协地保护神“贡保”像以及宗喀巴大师著作手笔。惜经多次浩劫,现所剩无几。寺内现藏有佛经万余部。
禅定寺现任寺主杨丹珠·洛桑丹增成来坚措,1933年出生于甘肃省卓尼县第十九代土司家中,五岁时依例袭禅定寺僧纲(即堪布)及寺主。1952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从1953年起任中国佛教协会历界常务理事,从1957年起任历届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从1980年以来任历届甘肃省甘南州人大副主任,甘南州政协副主席,1984年任甘肃省佛学院副院长,甘肃省政协委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