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为啥把人变成了考试机器

编辑:sx_songj

2013-10-09

摘要: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了中小学教育,希望大家喜欢。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中考资讯,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

北大教授郑也夫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郑教授的这番言论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弊病。不过,持有这种观点的不只是郑教授,因为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把学生变成考试工具,类似这样的说法早就有。只不过这样的话语从郑教授口里说出来,自然更有影响力,因为这样的话语从教授嘴里说出来更有权威。

我们知道,12年的教育本来是要把人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成未来的合格公民,培养成有独立自主精神且会创新进步的终身学习者,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发展潜质的未来的高层次人才。然而,事与愿违,大量的事实证明,我们通过12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显见能力不是这样的,其主要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学会了应试,而且,我国学生的应试能力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

如今,当我们结合郑教授的言论反思12年教育成果时,除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均衡发展和财政投入增长,除了大学入学率的提高等等令人鼓舞的内容之外,面对创新能力评价,我们的确还有难言之隐: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是长期应试教育不断强化标准答案的必然结果,这种能力的发展是被动就范的结果;相反,在学生应试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伴随着划线录取制度的固化,我们在教育上的最大损失就是创新能力的普遍萎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最需要的不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创新思维得以持续发展的发动机。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不要知识教育,而是说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收获知识,而是为了创造。徒有知识不足以创造,没有创造,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知识也就很难更新。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这样十分浅显道理,不是我们不懂,而是我们设计了阻碍创新教育成为普遍可能的僵化的考试制度,且用这种制度束缚了施教者和学习者自由想象的翅膀。例如,如今的标准化答案与过去格式化的八股文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在于它们都在起束缚学生思想的作用。这种束缚作用,普遍在表现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大量的应试训练方面,表现在题海战术反反复复枯燥的训练方面,表现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上,表现在无情的考试分数竞争上,甚至可以说,表现在12年教育的所有应试教育教学行为上。

有调查表明,在我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想象力在逐步下降,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初中生的想象力比小学生的想象力低,高中生的想象力比初中生的想象力低。

所以,面对教育中学生想象力被束缚和泯灭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坚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必须要破除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坚持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正确的教育之路,让教育过程和评价为现实和今后更加长远的社会创新服务,坚持百年育人,破除鼠目寸光和急功近利的分数主义教育观。

总结:上面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育的全部内容,希望有助于大家的学习,祝大家天天向上。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

中考复读生报考受限制 复读班资质参差不齐

南京初三学生国庆假后迎来首次月考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首页 > interwetten与威廉的赔率体系 > 中考资讯

标签:中考资讯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