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1-03-16
如何填报志愿?
每个志愿可选报两个专业
未被录取的5大原因
2006年中考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为5月29日-31日。今年中考在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只要正确输入自己的报名号和密码,填报志愿页面就会自动显示考生所在区县、学校、姓名、班级、报名号等个人信息。需要考生自己填写的是“报考语种基本信息”、“四项体检信息”和“志愿信息”三栏内容,考生可填报8个志愿,择校志愿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且每个志愿都可选报两个专业。
从去年录取工作中发现,考生未被录取的原因大致有5种:考生分数偏低,升学考试成绩均未达到志愿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填报志愿不妥,选择志愿时考虑不周到,未拉开梯度;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填报专业录取要求;填报了有“加试”要求的学校(专业),而考生未进行“加试”或加试不合格;考生未参加招生文化课考试。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填报志愿呢?
报志愿要由高到低
记者了解到,200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为:提前招生录取、统一招生录取。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了解招生录取工作程序,稳妥选报志愿。由于中招录取的原则是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即:计算机将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出顺序,再依序按照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用通俗的话说,是按分数顺序,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录取,所以不会出现“上一个志愿未被录取,会影响下一个志愿录取”的问题。因此,第一志愿可比自己平时的水平报得稍高一点,最后一个志愿要比平时水平报得稍低一点,形成一个由高到低的“梯度”。这样,你在考试中一旦超常发挥或出现失常时,不至于因未报自认为不可能去的学校而遗憾。
陈经纶中学教学处胡砚主任提醒考生:填报志愿时,8个志愿对应8所学校确定后,参考它们去年录取的最低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如果有不相上下的情况,应当把考生自己喜欢的学校放在前面。考生要精心排好志愿顺序,做到8个志愿个个都有用,也使得中考成绩分分不浪费。
五类学校须报第一志愿
中考填报志愿时,报考5类学校和专业必须将其填报为第一志愿。这包括:享受直升的市级三好生,要将直升学校报为第一志愿;经过测试合格的文体科技特长生,要将报考的传统项目学校填报在第一志愿;符合报考“特色班”、“子弟班”条件的考生,要把所在学校填报在第一志愿;报考东城区宏志中学、崇文区广渠门中学宏志班、门头沟区大峪中学宏志班、房山中学宏志班、大兴区魏善庄中学宏志班、延庆县二中宏志班的考生要把这6所学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此外,以外交部子女身份报考外交部子女班的考生,须将目标学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
陈经纶中学教学处胡砚主任提醒考生:切莫相信有些学校宣传的不报第一志愿就不录取。只要考生有这个学校的志愿,考分又高于该校的录取最低分,无论是第几志愿,都会被录取,除非该考生被志愿填在前面的学校先录取了。
每个志愿可选报两个专业
今年,同一个志愿学校中,考生可以任意选报2个专业,在考虑择校专业时,考生要根据自己对所报学校的向往程度、普通高中在本区县招生计划情况以及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考虑后确定。对于学校专业的选择,主要指学校招收的不同班级,包括普通班、外语实验班或择校生专业等。
胡砚主任提醒考生:对于招收实验班的学校,考生在5月中旬通过该校测试后,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把实验班选报为第一专业。因为同等分数下,一般录取选报第一专业的考生。
有备无患
了解中考政策
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在每年三四月份,都会印发《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报考指南》和《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部分学校情况介绍》三本资料,向考生公布各招生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要仔细研读《200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的前言部分和《200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报考指南》,了解、掌握中考中招政策。这是很重要的。
切忌“一言堂”
填报志愿时,很多时候都是由家长包办代替填报升学志愿,有些考生当时可能有的是没主意,有的是被迫从命,结果得不偿失。陈经纶中学教学处胡砚主任认为,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应该多与老师交流,从中了解到考生的学习状况、在本区的排名,找准考生的准确位置和兴趣爱好,同时,对于所报学校,家长应该到所报学校去咨询相关情况,然后通过与学生协商的方式填好志愿。
避免“撞车”
一直以来,大家都是在不知其他考生如何填报志愿、考试成绩总体水平分布等情况的前提下,填报自己的志愿。因此,中考也存在报志愿“集中”的情况,使学生志愿落空。
如何把这种损失减少到最低呢?胡砚主任认为,其实考生填报志愿前仔细阅读《招生简章》中的各类学校招生计划部分,充分考虑个人和学校的客观条件,也是能尽量避免的。比如说了解学校(专业)今年在本区的招生人数以及去年在本区招生人数及录取分数等基本信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一模成绩在区县排名),进行分析、比较,择利除弊切合实际地选择志愿学校。
标签:中考择校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