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练习试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编辑:sx_xiexh

2014-03-26

中考政治练习试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分析说明题

1、下列图表反映出什么问题?

表一 我国人口受教育情况统计表(2001年)

受教育程度 小 学 初高中 大 学 其 他

占总人口比例 35.8% 45.9% 4.7% 13.6%

表二 我国乡镇企业及从业人数统计(2003年)

企业个数(个) 企业从业人员(人)

总 量 平均每镇 总 量 平均每镇

全 国 538 512 33.4 20 092 248 1 246

东部地区 293 627 39.3 12 596 223 1 684

中部地区 163 768 33.6 4 725 567 970

西部地区 81 117 21.5 2 770 458 734

探究点拨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图表类问题时应注意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材料中所出现的各种数据信息,抓住图表中所反映出的变化发展趋势,从而顺利找到分析的突破口。另外,根据图表题的出题思路可以看出,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此题材料所反馈出的信息,是关于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以及东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学生要熟悉我国人口总体状况:人口多,增长快,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些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的设想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实现。国家针对这种现状,在制定各项措施时把人口现状充分考虑在内,采取合理的措施,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的差别,东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较快,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因此,关注东西部地区发展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 图表一反映了我国人口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素质较低,国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教育投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人口素质。

图表二反映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西部大开发战略需紧抓不放,东西部共同发展。

2、谈一谈你对该图的看法:

探究点拨 对漫画的理解分析是这些年来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个手段,它考查学生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对环境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果只能是走弯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的深度、广度愈来愈大,人类不断创造着适合自己生存的美好环境。但是,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业高度集中,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时,便会带来生态失衡和环境危机。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努力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解读该漫画不仅要抓住画面中的信息,还要注意所给的文字提示,它能给学生们提供线索,发现漫画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结合教材中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该漫画反映我国某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短期行为。解决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确实需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这并不表明就可以放弃其他因素的共同发展。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必须加以保护和关爱。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和经济活动参与者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把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发展;另外一方面,国家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法律规范的角度加强环境立法,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提供公民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约束力,增加环保经费的投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青山。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理应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为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尽一份力。

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已进入发达阶段。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建国以来,虽然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所以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进入发达阶段。

4、请结合本地实际,针对有关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及途径。

解题提示 所提问题可以从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两者关系的角度去入手;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时,应着重分析该问题的危害性,从几个方面加以简要说明,或者从某一个方面比较透彻地加以说明;所提建议应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材料题

材料一:1994-1997年我国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示意图。

材料二:1996年6月江泽民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1、(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解题提示 此题考察读图分析能力,要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内容,找出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上的差异,从而得到正确结论。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不平衡。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富裕,而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落后地区共同富裕,东部地区人民应当“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带动和帮助西部地区人民也富起来,实现我国各地区共同发展进步。

2、请运用书中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解题提示 此题需综合两则材料,从现象中发现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青少年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忧患意识。

参考答案 上述材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污染与破坏的必然结果,沙尘天气的频繁出现,是人们长期滥伐、破坏性耕种、过度放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全社会重视环保问题,依法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我们青少年应主动加入到环保工作中来,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斗争,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投身到环境保护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中来。

供你积累:

信息1:(1)面对快速增长的世界人口,联合国将1999年10月12日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旨在再次敲响人口问题的警钟,提示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关注人民问题。

(2)10年来,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3亿多,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始终强调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信息2:(1)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通过河流或渗坑渗入地下水;垃圾、废渣中的污染物通过降雨渗入地下水;郊区、农村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使用污水灌溉;环境地质的影响及地下水的过量开采,致使地下水遭受污染。

(2)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16亿,经济状况将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水污染问题将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建立了管理机构,加强了监测和监督,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推广节水和清洁生产工艺。全国单位工业GDP的污水排放量逐年下降。

信息3:

点评:上述漫画较好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提醒我们时刻关注自然,关注我们的地球家园。

精选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辉煌

B、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C、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②它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段时期

③它指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④它是由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所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3、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贯穿这一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这一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③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它决定了我们只能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一历史阶段

④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下列事件属于环境问题的有( )。

A、工厂排放大量废气、烟尘和污水 B、制造假烟、假酒坑害消费者

C、浓雾造成交通事故 D、医疗事故造成病人死亡

6、我国多年来人口与森林的变化联系紧密,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①总体上看,人们在有效利用森林资源

②我国人口逐渐增多,森林资源逐渐减少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

④只要人口增加,自然资源必然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中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

A、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D、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

8、据调查,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粗文盲率为6.72%。这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

A、人口基数大 B、新增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分布不平衡

9、 “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其意思是( )。

A、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B、我国人口过多,资源浪费严重

C、我国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短缺

D、我国资源储量少,形势严峻

10、我国在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同时,明确提出要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重中之重,这是为了( )。

①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②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③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更好地开发西部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率先富裕起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多选题

11、2004年2、3月,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违法排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亿元,下游百万群众饮水中断26天,恢复生态需要5年的特大污染事故。4月,重庆天源化工总厂因设备陈旧和处理不当,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失踪,15万人被紧急疏散。这些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 )。(多选)

A、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B、必须加强环境法规和知识的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环保意识

C、来自人口众多的压力,构成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

D、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2、下表是我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及比较(不含港、澳、台地区):

第四次 第五次 变 化

人口总数 113 368万 126 583万 年平均增长率

下降4%

每10万人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8 039人 11 146人 增长约39%

65岁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比较 5.57% 6.96% 上升1.39%

上表显示( )。(多选)

A、我国人口总量大,新增人口多,但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B、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优势

C、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D、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三、解答题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你认为总理这句话有助于我们理解教材中的哪些观点?(不少于3个)

14、材料一:

2003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项 目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苏南 苏北

总 量 9 262元 4 239元 7 823.17 2 716.59

比上年增长% 13.2 6.1 15.9 12.5

材料二:为了促进江苏经济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推动苏南产业过江北上和苏北劳动力跨江南下为重点,加大南北挂钩合作的力度,推进苏北经济发展。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建设发展,体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观点?

(3)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我们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请你就如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一问题献计献策(不少于三条)。

15、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 000亿元,很多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面临严重困难。

*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确定从今年起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节约水、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

材料二:

*太原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是联合国确定的处于极度缺水状态的城市。

*在全国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活动中太原市获得国家首批“节水型城市”的称号。

材料三:

(1)要缓解和改善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你认为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不少于四方面)

(2)创建“节水型城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请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针对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的类似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设计一次宣传教育活动。

要求与提示:简要写出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及内容要点。

相关推荐:

上海市2014年中考政治试题(带答案)

宿迁市2014年中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