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政治一模试题

编辑:

2013-11-14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 B  6.C  7.A  8.B  9.A  10.B 11.A 12.B

13. (1)劝阻他。  我们要珍爱生命;对长辈的言行我们也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长辈如果做错了,我们也应该帮助纠正。

(2) 坚决不买,并报警。(婉言谢绝,并劝说他们报警。)    滥杀野生动物是违法犯罪行为,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我们应该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

(3) 劝父母停止迷信活动,并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     因为迷信活动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B    在涉及利益冲突的时候,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一边。

14. (1)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刻不容缓。

(2)①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等等。(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②加强环保立法,加大对保护环境的宣传,严厉打击破环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③每个人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和破环环境的事等。

(4)宣传发动阶段:张贴标语、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文艺汇演等。

行动实施阶段:随手关灯、关好水龙头、节约纸张等。

献计献策阶段:建议使用循环教科书、垃圾分类处理、不定期开展卫生大检查、成立校园环境监督小分队等。

15. (1)、民族精神   核心:爱国主义

(2)、①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或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②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或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③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两点即可)

(4)、①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6. (1)材料一说明文化体制改革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材料二说明安徽省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实现文化惠民。

(2)①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②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现代化安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③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④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安徽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点即可)

(3)①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②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要继承和利用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古为今用;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③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要立足改革开放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等形式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④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要进一步促进安徽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⑤青少要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学校村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文化强省增光添彩。(三点即可)

17.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两点即可)

(2)可以从党的建立、党的发展、党领导下成立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板块设计。(三点即可)

(3)黄山、奇瑞汽车、黄梅戏、徽文化等。。(两个即可)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皖战略,发挥我省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等。(两点即可)

总结:中考政治一模试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同学们只要努力学习,积极动手,勤于动脑,多总结,善发现,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阅读本文的还阅读了

2012中考政治一模试题及答案

翔安区2013年初三政治中考模拟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