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29
16、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鼓舞了全世界人民推翻帝制的信心。从此,“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可见( )。
A.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C.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中华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17、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精神,主要形成了( )。
A.长征精神、大庆精神
B.抗日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C.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D.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中大附中2012-2013学年(上)初三期中考试 思想品德 科试卷
考生注意事项: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⒉考试时间 80 分钟,全卷满分 100 分。
第Ⅱ卷 开卷问答题( 60 分)
时间:65分钟
18、(9分)结合所学课文知识,按要求把相应字母填入表中。
某学校初三同学小聪在老师指导下,找到了一个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好方法——课文知识结构设计法,这个方法能够很好地把课文主干知识非常清楚地展现出来。下面是第四课知识树结构图,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字母填写到相应位置。
A.环境国情 B.节约资源 C.保护环境 D.科技国情 E.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F.计划生育 G.可持续发展战略 H.优先发展教育 I.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9、(10分)2012年是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适逢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改革”的话题引起舆论关注,日前《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引起海内外热议。而这一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成为焦点之一。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答记者问时表明:“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
(1)温家宝总理的话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路线?
( 2)党和国家如此重视“改革”体现了课文的哪些知识点?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 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材料二: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开展PM2.5监测。2012年3月8日起,广州每天公开发布PM2.5监测结果。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意义?(6分)
(2)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减少、避免PM2.5的侵害?(4分)
21、(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6月24日中午12时,神舟九号飞船于天宫一号进行手动交会对接。神舟天宫经过手控对接再次形成组合体,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数万名科技人员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结果。
材料二: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公民的科学素质通常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比2001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但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1)请从以上材料中概括出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因素。
(2)请利用下面的框架图表达发展经济、培养人才、发展教育、发展科技之间的关系,将其填写在横线上,并简要说明。
① 依靠经济 ;② ;③ ;④ 。
说明: ]
22、(8分)2011年9月23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登上了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领奖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仅次于诺贝尔医学奖。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最强力的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她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力的抗疟疾药物,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到21世纪,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请从中华文化的角度谈谈屠呦 呦的成就对你的启示。
标签:中考政治模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