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14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学习技巧

编辑:

2014-01-02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③腐败无能(南宋、清朝)。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民众的感情融成一股情感的潮水,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怒之情。

第六类情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第七类情感:对友情、爱情的赞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谐音双关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颂情人之间那种致死不变的爱情,成为千古名句。

第二步:掌握进入古代诗人情感世界的两条途径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裴斐先生说:“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义物象、载情物象等。表义物象如“柳”。古人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含有“柳”字的诗句往往与离愁别绪有关。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载情物象以“雁”为例:“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以对雁的怜惜寄托羁怀,也就是托物抒情。

(2)由诗人自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李白处在唐朝典盛时期,希望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视权贵,一生不与统治者合作。这些思想情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很强烈。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提到“杜甫”就应想到他“陇国忧民”的思想;杜诗,乃至他个人情感也融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南宋是个风雨飘摇的朝代,汉人(统治者)被子金人赶到江南(杭州)。因此,南宋词人在诗词中大多表现出收复失地,慷慨报国的壮志。如陆游《示儿》中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空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写“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中考热点咨询及备考资料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通过中考,中考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浙江金华14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学习技巧”,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就是本站小编编辑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

相关推荐: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