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名师指导:复习方法

编辑:

2015-10-25

ppt展示)  下面这道题,大家看看熟悉不熟悉:《中国石拱桥》中引用张嘉贞的话作用是什么?《苏州园林》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说屏》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文章多次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ppt展示)  我们看看2011年陕西中考《古蜀栈道》第9题:第二段引用《史记 货殖列传》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再看看2010年陕西中考《秦岭》第9题:第三段结尾引用《史记》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四、掌握技巧,规范答题。

虽说语言是灵动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答题没有技巧和规范。

实践证明,掌握了技巧,规范答题的同学要比那些自由发挥的同学更容易取得高分。

我们先以记叙文阅读为例,记叙文的考查中,一般会考查“分析句子在结构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文首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文中的句子,其作用是承上启下;文末的句子,其作用是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如果是考查修辞手法,那就可以结合修辞具体来谈其作用。

记叙文中的人称问题一般考查的形式是:本文采用了第(   )人称,好处是什么?像这样的题,也不能信马由缰自由发挥,它的答案基本也是规范的:文章采用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便于直抒胸臆;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沟通交流;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称,自由客观,不受时空限制。

再比如说明文中关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一般会出题“某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模式来作答“答:1)不能删去,(2)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用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效果,(4)删了改变了原意,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去。

说明文考查中也会出现这样的题:某一句话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内容?像这样的题,考查的是学生结合语境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文中的“这”指代的内容都会在“这”这一句话的前面。如2011陕西中考中的《古蜀栈道》中第三题就是这样的形式。

五、多读多练,写好作文。

作文是中考的重头戏,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成绩的优劣。陕西中考近几年命题重点是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形成崇尚美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写和“我”有关系的复杂记叙文是陕西作文命题的主导方向。)

本学期,我们初三语文老师通过认真思考,仔细研讨,对作文教学进行了规范和改革,年级统一命题,统一进行作文训练。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希望各位同学继续坚持利用点滴时间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开拓视野,了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并对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情感类素材、成长类素材和精神品格类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记住:不要写自己不熟悉的内容,不要写假大空的内容。)

另外,书写也应重视,工整美观的书写无疑会给阅卷老师带来美的享受,自然也会给你的作文增分不少。书写潦草,不要说给阅卷老师好印象,就连最基本的认清读通都成了问题,更别说增分了。(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书写程度不同的两个同学抄写同一份答案,然后,交给不知情的老师评改,结果,两人的成绩竟然相差16分!)

2016中考语文名师指导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5中考备考必背:初中生必背名著考点 

2015中考语文备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