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书稿

编辑:

2013-10-28

侧面衬托

描写人物可以从正面对人物刻画,也可以把镜头移开对准其他人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从不同的侧面烘托某个物,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

〔实例借鉴〕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綃头。耕者忘其梨,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做观罗敷。

(乐府《陌上桑》)

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

……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动。

(小仲马《茶花女》)

〔简 析〕

这两段文字,都是写人物的美。在描写的手法有一个共同点:都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形象,没有正面写一句人物长得如何美丽。而是通过侧面烘托把人物的美貌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侧面烘托,能够把读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出来。

“点化”故事作文几法

◎  胡征和

生活中到处都有故事,故事作文迎合了人们喜欢看故事的心理。但是故事作文中的故事不是供人消遣,、猎奇、逗乐的,它应该有意义,或启人心智或激人情志等等,这就要求作者要使用“金手指”对故事进行“点化”,以凸现故事的旨意,让故事升格,使故事作文更有“故事”。

那么,对“故事”如何进行“点化”?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透过现象,“点化”本质

有篇短文《心态和行为》,说有位心理学家连续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他引导10个人成功穿过了一间黑暗的房子。第二次,他打开了一盏登,10个人看清了房中的一切,刚才所走过的窄窄的木桥下竟是一方水池,更可怕的是水池里还有好几条面目狰狞的大鳄鱼,第二次过桥,仅有3个胆大的盏了出来,但没有一个人坚持走过去。第三次,心理学家打开房内剩余的9盏灯,照得屋内如同白昼,原来木桥下还装有一张安全网,只是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第三次过桥,按理是没问题了,可仍有两人岿然不动,面对心理学家的疑惑,两人异口同声:“这张安全网牢固吗?”故事到此结束了,作者没忘“点化”:“很多时候,成功就像穿过这座小桥,失败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是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骄傲失去了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作者根据心理学家三次实验中10个人的行为及心理现象,分析个中原因,画龙点睛,透过现象,深入内心,深入本质,抓住了其中的内核进行“点化”,从而使这个故事有了启发意义。

二、洞察自然,“点化”人生

有篇美文《一棵核桃树》,作者说房前菜地上长了一棵树,春天里,孩子不敢肯定的说是枣树,朋友果断的说是李子树,爷爷经验丰富的说是樱桃树,就等着吃樱桃吧,而 到了深秋挂果的时候,才知道是一棵核桃树。这个关于树名的故事还真有点一波三折呢,倘若到此收笔,不过是一篇为核桃树正名的趣闻故事而 已,而这篇美文美在作者于结尾处锦上添花的“点化”,且看:“有时我想,这棵树是不是上帝派来向我作某种暗示的?它要我知道,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确实如此啊!自古迄今,地球上诞生可那么多的人,被我们认识的都是那些在自己生命树上结出果实的人。”作者由洞察自然界的核桃树“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这一点,联想到大千世界中的人,“点化”蕴含在故事中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意义: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真实的果实,否则在自古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经过这样的“点化”,故事就“身价”倍增,更加耐人寻味。

三、品读生命,“点化”主旨

一篇名为《痛苦积聚力量》的短文,记叙了美国运动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滑雪运动员戴安娜•高登的故事。她很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滑雪运动员,然而命运偏偏捉弄她,她患了骨癌,被锯掉了右脚,接着又先后失去了***房和子宫,她哭泣过,但就是没有放弃过梦想。终于,她创下了多项世界记录,包括获得1998年冬奥会的冠军,在美国历届滑雪锦标赛中共夺取29枚金牌。讲完这个故事,作者动情的“点化”道:“一个人一旦沉沦于痛苦中,就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只有那些懂得消解痛苦,并在痛苦中不断积聚力量的人,才会使生命变得愈加丰满和充实。痛苦并不可怕,在痛苦中积聚力量,就如火山下剧烈涌动的岩浆,一旦喷发,必定带给人们灵魂的震颤!”如此一笔,中则“奇闻”故事就不是只让人惊讶,而是升华了主旨,给广大读者以深深的启迪:痛苦并不可怕,懂得消解痛苦,积聚力量的人生命会愈加丰满。

四、对比故事,“点化”时弊

有篇《平等的灵魂》的短文,说杜鲁门刚当总统的时候,一名记者前去采访他的母亲,问她一定会为儿子当上总统而自豪吧,这位母亲作了肯定的回答后还不忘加上一句:“但是,我也为另外一个儿子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人没有贵贱之分,都一样有值得自豪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平等,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行吗?作者在结尾把现实与故事作了对比,简洁的加以“点化”:“可是,我们连饭桌上一个座位也有尊卑,中都是因为,有了世俗的眼光。”故事反衬现实,结处“点化”时弊,发人深省:人类应该抛弃世俗的眼光,平等待人。

“点化”有法,但无定法。记叙类故事作文,故事会因“点化”而升格,而精彩,而更有故事。只要你开动脑筋,你的作文定会焕然一新。

掌握升格技巧,提升作文价值

――作文升格训练的方法及示例

◎  李舒怀

如何掌握升格技巧,突破作文写作的瓶颈,是一个应该引起广大学生重视的问题。

一、深化作文的立意

古人有“意在文先”的说法。善于把文意写透彻的作者,总是注意让“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显现,使读者能够被导引着,逐层深入地接近文章主旨,完成“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认识过程。

1.体验生活,感***认识。

现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说:“‘假、大、空’的东西被社会无情的淘汰。能用尽可能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的信息,达到尽可能的准确***和理解***,收到尽可能的表达效果,将被认为是写作高手。”所以,我们在写作训练中,就要注重在习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要写出“言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的话,就要在作文训练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并具有准确的表情达意的写作技能。只有这样,使自己对生活有深刻的感***认识,写出来的文章立意才深刻。

可以说,写作是抒发情感的“艺术活动”,它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并且在唤起这种体验之后,用富于动作、线条、色彩的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只要终于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任何陈旧的作文题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和心灵都是独一无二的。”(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

2.透析生活,理***思考。

王安石“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道出理解对生活的思辨。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都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事实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象征***表达,是作文的重要构思技能。由于这种写法的“意”,是作者先从普遍***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来的,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的“意”往往比一般记述***、议论***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

有这样一个故事:飞速行使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地将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

立意一:剩下一只,留着没用,不如扔掉。立意二:提着一只鞋,让人笑话,不如扔掉。这两种立意显得太一般化,不够深刻;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掉下去的以只鞋被人捡到,捡到一只没有用,我扔下去,他就有一双新鞋,这样就可以得出不寻常的立意:为别人着想,坦然面对失去。

总之,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意”是内涵,“情”是外延。作文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生活,更需要哲理生活,理***思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情感”在写作中作为一种推动力起作用,而它本身也在作品中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淡化作文的选材

3.平淡见新奇,以小见大。

王安石游褒禅山感叹“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写文章却可以反其意

而用之。我们从细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的深刻,往往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如 关于“父爱”的常见话题,一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平凡的事例:父亲在卖完粮食之后选择看病还是帮我交学费的事情,最后他执意不去看病,让我感动得躲在黑暗的屋里偷偷的落泪。文章饱蘸感激之情书写父亲,书写对人生的最深切的感受,做到了平淡中见新奇,使材料在文章中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4.旧瓶装新酒,芳香四溢。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大事才能显深刻,这是一种误解。这也是近几年升学考试试卷中学生

谈生死、胡编不幸家庭特别多的原因之一。在强调抒写自我的作文中,进行编造、虚构可以不可以的问题我们且不谈,仅从选材而言,并非写大事就容易出深刻,写小事就难显深刻。

如在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中,一位学生写自己失去友谊的惭愧,“我”好友商议好毕业时报考同一所高中,后由于家庭的压力,成绩好的“我”改报了重点高中而没有告诉朋友,放榜后,朋友知道受了欺骗,两人友谊破裂,“我”当时未能做出适当解释,此后,对友谊丧失的内疚,始终笼罩着“我”。这个题材虽说平常,却揭示了青少年对纯真友谊的追求和美好愿望。

5.材料求独特,别出心裁。

真实的材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真情的抒发首先应该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身上。但是,写这类题材最容易千人一面,平淡无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辟蹊径,从众多的材料中把独特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文章。如写“家里的故事”时,如果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恐怕也难写出好文章。但有学生选取了“妈妈不服爸爸这一位家庭‘一把手’”的事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又如有的学生选取了“醉酒的爸爸”的故事,讲述的是爸爸当上干部之后的变化,作者把这种变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来展现,既深刻又新颖。在类文章,通过独特的选材,增强了文章的可读***,大大提高了文章的价值。

三、优化作文的结构

6.角度求小巧,情感见真挚。

摄像时,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楚;选取的角度越小,则越可以把人物的***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文章角度小巧,“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同一个题材,写作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个角度都能写出好的文章,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让人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如一位学生在“一碗面条”当上故事中,讲述的是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事,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又如“一根红头绳”的故事,讲述 的是自己家庭的贫困,老师在“我”生日的那天送“我”一根红头绳作为礼物的事,作者透过小小的红头绳,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之情,等等。生活是殷实的,只要我们在写作中善于选取小巧的、合适的角度,就可以做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散步》(七年级语文上册)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参考例文。

7.情节求曲折,情感显动人。

初中的作文训练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在情节上稍加用心,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效果就会与众不同。如一位学生在写“幸福”题材时,写的是自己在考试前的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当上故事。“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其无奈之时,妈妈回来了,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次是回家取钥匙,“我的心凉了半截”,第二次回家是由于下雨回家取伞,当“我”彻底失望时,不料,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一件小事写得波澜起伏,真实感人,鲜明地反映了自己由怨而恨而爱的过程。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是很受青睐的。

8.打破惯***思维,推陈出新。

如有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又开始了。这一次兔子可是憋足了劲。发令枪一响,兔子就一溜烟跑了。可是没想到,在一次不在森林里而在山坡上,乌***一缩,从山顶滚到山脚。结果,比赛还是乌龟赢了。兔子的眼睛更红了。其实,兔子不知道,除了有力气有本领外,还需要用脑子。

这样,文章虽然取材局限于耳熟能详的故事,由于在使用时打破了习惯的思维方式,同样达到了推陈出新的效果。

四、美化作文的语言

文章的升格除了以上所述的几个角度和方法外,令人回味的文章还必须做好“穿衣戴帽,浓妆淡抹”装饰语言的工作。当然语言的流畅与否、精练与否也是影响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能让作文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我们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法。

谈话题作文的切入视角

梁新奇

话题作文的切入视角,是指写作话题作文时,切入话题的角度。在话题作文中,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视角,往往更容易使文章出新出彩。下面简谈几例。

一、多主体视角

多主体视角,是指从几个不同主体的视角切入话题,多角度地表现话题的不同侧面。如有位考生写“人生”为话题的作文时,他以四句话作为每节的总领:“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逗号。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冒号。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引号。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长长的省略号。”通过母亲、父亲、爷爷、奶奶之口,使抽象的人生变得具体、明朗,使行文生动活泼。由于从不同侧面来展现话题,从不同视角中得出不同的结论,使文章更加客观、全面,达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二、第三者视角

1.物的视角。

物的视角,是指从人类之外的其他主体视角切入,来写话题作文。如有位考生写“压

力”的话题作文时,通过眼睛的变化切入。晚上,“我”(眼睛)强打精神,陪伴主人做作业到深夜;上课时,“我”迷迷糊糊,感到非常难受。小作者通过眼睛的遭遇,暴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发人深思。

2.第三者的视角。

是指以第三者的主体视角切入,来写话题作文。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从一个小

伙计的视角切入,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用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事物,形式上更能吸引人,表达上往往更生动、更形象,内容上则会更充实,更感人,更引人入胜。

三、视角换位

视角换位,是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切入来写。如有位考生写“假如……”的话题时,写道:假如有来世,我愿做父母的父母,我也要在母亲上学前,递上热鸡蛋……我也要像父亲那样……让他领悟人生的哲理。这种换位思考,“言对方行为,吐自己心声”,达到讴歌或鞭策之目的,构思新颖,真诚自然,深切感人。

四、心灵独白

心灵独白,是指通过主人公的心灵独白来写话题作文。如有考生在写“生活告诉我”时,采用给父母写信的方式,告诉了自己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种种感受,读后令人感叹不已。

康德鲁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天上的星星和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在写话题作文时,改变直接讴歌的写作形式,通过主人公的心灵独白,让自己的感情宣泄达到最高点,打动读者的心灵。这也符合“感情真实”的要求。

五、人格化观念

人格化观念是指将某种观念赋予其人格的力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话题作文。有位考生写“把握”的话题作文时,以“我叫把握”为题目,运用拟人的手法,选取唐太宗李世民,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监狱里的贪污犯三个材料,说明了只有把握好自己,才能走向成功的道理。

以观念的自身来表现主题,实现了视角转化。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趣味盎然,使抽象的观念具体化,方便了作者的描述和表达。

总之,写话题作文,巧妙的运用主体视角,就能给人面貌一新的感觉,使自己的作文由基础等级向发展等级靠拢,提高作文的档次。

明眸,不只美在第一瞥

――中考满分作文点题技法例谈

3         曹津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用“明眸善睐第一瞥”形容标题的动人魅力。在“第一瞥”之后,怎样在文章中巧妙的点题,使“明眸”更加亮丽呢?近年中考满分作文给了我们可资借鉴的范例。

一、照应式。题目出现于文章开篇与结尾,既突出文旨,又时结构严谨。湖南溢阳市考“微笑”话题,有位考生用借代法拟了一个形象化的标题――将嘴角轻轻上扬。文章开篇点题并将主旨诗意化:“轻轻将嘴角上扬,脸上便会微微地泛起淡淡的笑容。这小小的一个动作,就像春天的樱花,在大地上纷纷绽放;就像柔柔的清风,……”结尾则先作诗意化的收拢并再次点题:“朋友,将嘴角轻轻上扬吧,快乐着自己,也会感染着他人。”这种点题加诗意描述的照应既使首尾圆合,题贯始终,又有内涵上的勾连,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二、强化式。让题目成为串联全文的关键词语,频频亮相,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强化读者的感知。湖北天门市考“乐园”话题,有位考生拟题“永恒的乐园”,并设“诸葛草庐”、“陶潜东篱”、“东坡赤壁”三个小标题,在生动描写古人的三处乐园时,都用相同的句式点题:“诸葛身居乐园,而志在天下――寄托美好精神的乐园是永恒的”,“陶潜身在乐园,而心怀世局――寄托美好精神的乐园是永恒的”,“东坡身游乐园,情系古今――寄托美好精神的乐园是永恒的”。这样反复点题,“永恒的乐园”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张扬着作者个***化思维的生动的意象,给读者的印象当然是强烈鲜活的。

三、应答式。题目提出富有深意的问题,文章扣住问题逐层应答,这种点题形式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妙趣。湖北黄冈考半命题作文“走进  ”,有位考生拟题“走进那扇门”,面对过去、将来和现在这三扇门,文章巧设形象,以充满想象力的语言逐一作答:进入“过去”的大门,终因“厌烦无聊”而“狂奔而出”;想要进入“未来”大门,又因“别人都拿着一生奋斗得来的门票快乐而进”,而自己却“两手空空”被拒之门外,终于“无地自容,羞愧逃离”;最后,“我紧紧握住‘现在’大门的门把手,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手持着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门票步入未来成功的金色大殿!”这样点题的的特点是:题目设问,给人悬念;行文在排除和选择中作答,峰回路转,趣味横生,又显出结构的严谨流畅。

四、升华式。初读题目,只感知其表层意义,待文章展开大部,作者不经意地一点,文章顿现灵动之双眼,主题得以升华,给人不尽回味。四川内江考“感动”话题,有位考生叙述了一个小伙子骑“飞鸽”撞倒骑“凤凰”的姑娘,小伙子慌乱害怕,姑娘却宽容大度报以一笑的故事,因故事发生在阳光初露的早晨,所以作者拟题“阳光满路”。文章亮点在文末点题处:“阳光满路,车行如风。”作者一语双关,点出题目“阳光满路”的深层含义――温馨、友善的深情充满神州大地,文旨得以升华,读者读至此,再回味题目,顿觉余韵袅袅。

明眸善睐第一瞥,亮丽更在点睛中。点题,可不能小视哦!

演绎事物的“内涵”??

事物本没有什么内涵,比如说,雪就是雪,本没有什么深刻含义。但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却赞美着雪的质朴与纯洁。这种“有意识”“发掘”事物品质的写作技法,就叫做“演绎事物的‘内涵’”。?

请读下面这篇小小的美文。?

星光在窗外闪烁

心绪纷乱之时,透过窗棂,只见星光在诡秘地闪烁,寒辉逼人,清凉如水。?

在寂黑的夜空里,星光告诉大家,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能发光的物质,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坚持不懈地闪烁,在属于自己的坐标上。不在乎风风雨雨,有时被浮云遮蔽了,遮蔽后又顽强地显现出来。?

是那样清澈纯真,是那样宁静无躁,它拙于言辞,干脆无语,无语便是有语,有语的涵义全在于闪烁。?

星座——星光——星空,如此井然有序地构成着,如此相安无事地共处着,谁也不倾轧谁,谁也不嫉恨谁。?

难道就不寂寞、孤独么?这样年复一年地闪烁着。?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