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书稿

编辑:

2013-10-28

一篇课文,经过这样的“雕”与“塑”,便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增加了厚度与深度,便展开了丰富的知识层面,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知识的七巧板经过我们的“拼接”,便产生了一个个玲珑美妙、令人珍爱的小小世界。

别出心裁:阅读课文时注意搜索、提炼、组合,学会拼接知识的七巧板,我们便有了发现与创造;这是阅读中的高层次的境界。

(15)傻瓜式阅读法

阅读课文也好,阅读课外文章也好,让同学们感到最困难的就是不道怎样去读,不知道从何处读起。其实这也不怪同学们,阅读这件事,有时候头绪、要求是过于繁杂了。                                          下面向你向你介绍一种傻瓜式阅读法。它挺简单,而且挺实惠。                                        这种阅读方法也叫做“三个句子阅读法”,就是说,一篇文章到手,你对着它用三个句子说说话就行了。    第一个句子是: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

第二个句子是:这篇文章好在(或“美在”)____________

第三个句子是: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一篇非常短的寓言,咱们来对它用三个句子说话。

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取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现在用第一个句子说话:这是一篇寓言,这是一篇写动物故事的寓言,这是一篇关于小鱼和大鱼的寓言,这是一篇写小鱼和大鱼对话的寓言,这是一篇写不懂事的小鱼向有生活经验的妈妈求教的寓言,这是一篇鱼妈妈对幼稚的小鱼讲述“人生”道理的寓言,这是一篇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寓言,这是一篇关于生命安全的寓言,这是一篇内容很严肃的寓言……

现在用第二个句子说话:这篇文章好在它是一篇寓言,好在它是一篇很短很短的寓言,好在它是一篇语意层层推进的寓言,好在文中的小鱼就是一条小鱼,好在文中的大鱼就是一条大鱼,好在小鱼与大鱼的对话集中在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之上,好在“钓钩”这个比喻极为鲜明地表现了用心险恶的***谋,好在这短短的故事中有着极为深刻的让我们终身受用的人生哲理 ……

现在用第三个句子说话: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用对话展开内容的写寓言的方法,学到了说话要像大鱼那样善于对重要之处进行强调,学到了“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这样的人生道理,学到了“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这样的深刻的警句……你看,三个句子多有用,说去说来,文章就被你说懂了。

现在,请你对着这篇寓言继续说话,好吗?

第三部分:作文技法

我们也许有了一些积累,但却苦于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这些剪辑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三例

例一:是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的事,那时我还在生产队里干农活。所谓的“农活”不光指种庄稼、收庄稼之类,还包括挖沟、挖壕和挖河这些更苦的差事。记得那是中秋节过后的一天,天气不错,可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但,就是有点儿冷。和往日一样,这天,对长带领我们二十几个社员到离村子很远的一片荒滩去挖河。我们队长一脸麻子,大家就不叫他的名字,只叫他“‘广麻’队长”。我们到工地一看,坏了,排水用的水泵因为河岸塌方掉到河里去了。我们挖的河很宽,也很深,地下水位很高,一宿的时间就把头一天挖的河床渗满。所以得快点把水泵打涝上来,不然就没法排水,水排不干,就无法继续挖河。但是,水很深,得一个人潜入水中用绳子拴好水泵,然后大家一起将它拉上岸。

“广麻”队长发话了:“谁肯下水,给他借三天公分。”

大伙儿不吭声,就想没听到队长的话一样。有人用砺石敲打着自己的铁锹,有人抽着旱烟悠闲地吐着烟圈,还有人干脆一仰身躺在枯草丛里……

见没人理会,队长站起来,抬高了嗓门,说:“谁下水,给十块钱!”

啊,十块钱,多有诱惑力呀,那年月,壮劳力拼死拼活干一天才挣一块五毛钱。这时人群就有了一阵***动,有的坐起身,有的在鞋底上蹭着烟头。只见一个年轻的壮汉站起来,两手拿捏着破棉袄上的唯一一个纽扣,脚步缓慢向前挪,到了河边,看看清冷的河水,摇摇头,咂咂舌,咧咧嘴,又退了回去。

队长似乎急了,他脸上的麻子一个个红涨起来,如三月里绽开的朵朵桃花。他敞开衣襟,眼睛盯住水面,高喊一声:“三十块,谁下水?”

说时迟,那时快,队长的话音还未落地,就见一个人甩掉衣服,飞身一个鱼跃,“噗咚”一声扎入水中……

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谁下去了?

——队长本人下去了。

例二、华灯初上。“站住!”一声沉闷的嘶喝,引得众人寻声而望。说时迟,那时快,就见一个精干的身影转眼就由远而近,他的身后则是一位正大呼小叫的胖兄。凸出的小腹和发亮的前额充分印证着胖兄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尽管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但他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艰难地追逐着那个精瘦的汉子,“站——站——站住!”滴滴油汗如断了线的珠子,飞向空中,滋润万物。他一边喘着大气,一边高声叫喊,一边还揉着他那硕大的、一起一伏的肚囊。突然,那被追者一个趔趄栽倒在地,他试图起来再跑,可是挣扎两次也没爬起来,只好趴在地上喘粗气。“呼呼”的粗气吹起地上的尘土形成一阵一阵的小旋风。这时,路边的人“呼啦”一下,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他个水泄不通。“让让,让让!”拍马赶到的胖兄分开人群,两腿叉开,跨在精瘦汉子的身上,然后,提提裤子,欠起脚跟,一耸身直向下蹲去,嘴里还嚷着:让你跑,让你跑,升了级,你,你不请客……

例三、接下来老师让我们自己看书预习,他则踱着步在教室里巡视。我两手压在腿上,一字一字地读着,我的余光似乎看到有个人影站在我的身旁,抬头一看是老师。只见他拿起我书桌上的钢笔,双手捧着,躬下身,毕恭毕敬的说:“毛萍小姐,您忘记拿钢笔了。”我愣住了,大惑不解地看着他,周围的同学也凑过来,猜测他有要搞什么名堂。只听他拿腔拿调地说:“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贵在思考,读出收获,读出疑惑,并随时把稍纵即逝的思想记录下来。拿起笔吧,毛萍同学,”我和周围的同学恍然大悟,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起来,又得意地抹了一下鼻子,转身偷着乐去了。

作文语言要力求三顺

语言是作文的“物质外衣”它给阅卷老师最快最直接的印象。在考试作文中,考生常常出现语言上的毛病,如运用词语的生造、余赘、不规范,句子的表意不清、绕来绕去,前后不连贯,断断续续,使读者摸不清意思等。这些现象归纳起来就是语言的不顺畅。要改变这种现象,应在语言的“三顺”上下功夫。

顺眼。语言好的作文,看起来不仅表意上明明白白,而且能让人眼前一亮,使人眼界顿开,久看不厌。一位学生在《关爱是什么》的开头写道:“关爱是什么?关爱就是荒原上的一汪清泉;关爱是寒冬腊月绽放的一枝红梅;关爱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灯火……”这段语言运用排比的手法,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使读者眼前一亮,这种可眼的文字怎能不可心呢?语言要做到顺眼并不难,入在平时的练笔或作文中,恰当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看起来就会很顺眼,有时甚至连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也能使句子更顺眼些。

顺口。写好作文以后,最简单的检查方式是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句是否畅通无阻;是否朗朗上口;是否文气贯通,意思完整,上下勾连。是否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是否有别别扭扭、磕磕碰碰、结结巴巴的句子。从顺口上来感受语句是否准确、通顺,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下面是一名考生考场作文中的一段:“一次偶然的机会,鱼箱里混进了一条鲶鱼,到了市场之后,鱼儿且蹦且跳,前来买鱼的人旋将章某围住了买其鱼。”这段文字,缺点就在于不规范,用文白加杂的语言,如“且”、“旋将”、“其”这些文言词语,很拗口别扭,如果把这些字改为白话,即使是很通俗的词语,读起来也会很流畅、顺口、响亮,否则给读者的感觉只能是故弄玄虚,令人生厌。

顺耳。好的语言,听起来有声声人耳、句句铿锵的舒服感,给人以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感。听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磁带,尤其是在4、5、6三节中,像耳边飘来一个个优美柔和的音符,袅袅不绝的旋律久久地回荡着,人之于耳,动之于心。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是耐听顺耳的典范。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有勇气,有胆量,把写好的文章读给同桌听,或者让同学念给自己听,从是否顺耳上来判别语言是否通顺、优美,是否具有节奏感、旋律美,在自听、他同听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落笔惊人有良方

语言,怎样才能更美更有韵味更富有表现力?

一、语意转换意蕴丰。

大家熟知的“狗放屁”、“放屁狗”、“放狗屁”经过巧妙的语言转换,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忍俊不禁。与此类似的另如“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等。再看下面两例:

2         儿笑成了一朵花,妈妈笑成了花一朵。

3         的饮食挑剔到了精致的程度,而他的艺术精致到了挑剔的程度。

二、对比中引人深思。

1.天上的星星像地上的人一样拥挤,地上的人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远。

2.分别,是一种结束,但同时更是一种开始。

3.有文凭没文化,有学历没学问。

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

春楼》)

三、幽默中鞭辟人里。

1.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来啥也不知道。(戏说旅游黄金周)

2.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真名说假话;网络中我们常常用假名说真话。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用真名说真话呢?

8         一是认认人儿,二是学学词儿,三是养养神儿。(对干部在职进修中不良现象的辛辣批评)

四、排比中增强效果。

1. 多的黑夜和白天,许多的星期,许多的月,许多的年, 都过去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我们都赞美永恒,渴望永恒。我们渴望爱情圣洁,理解万岁;我们渴望亲情永存,友谊常青;我们渴望理想崇高,信仰坚定……可是,当河流不再像以往那样清澈,当天空不再像以往那样蔚蓝;当圣洁的爱情似乎已随着泰坦尼克号永远沉没,当许多美好的字眼似乎已尘封于小说中;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当话语似乎越来越远离了自己真实的心灵;当感动似乎越来越难,当热情似乎越来越少;当生活似乎变成简单的生存,当生命似乎变成了机械的重复……我们怀疑了,生活中真的还有永恒吗?我们犹豫了,我们还要去追求永恒吗?

五、蕴含哲理,引人思考。

1.既然许多艰难注定要经历,那么与其烦恼不堪,不如坚定的告诉自己:黑暗不是我的人生色彩,我只是在经历黑暗。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到达的过程,所以我们想要的东西,都不会立刻如愿呈现。我们在生活中除了努力再努力,还必须学会等待,等待一些慢慢舒展开来的温柔。你只是在经历黑暗,不管境遇怎样,竭力不让理想搁浅和褪色,这才是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

凭借神来之笔巧绘形

1         翟俊玉

〔开篇导语〕

置身人海,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如何将这一张张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

工笔描绘

工笔描绘,要求精雕细刻地描摹人物外貌,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格的特点。这是描写、刻画人物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把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实例借鉴〕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起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幅墨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除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个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簪。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时候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看得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简  析〕

梁实秋观察先生的外貌,按空间顺序对先生的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依次观察,并且抓住最突出的独特之处,重点观察。描写时,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精雕细刻地描写先生的外貌,从脑袋一直写到脸形、眼镜、鼻子、长袍、姿态、表情,将一个相貌古怪、***格古板是老先生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真正做到了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简笔勾勒

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对人物外貌的某些方面只用粗疏的几笔就要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大致形象,文字简练、质朴、传神。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叫简笔勾勒。

〔实例借鉴〕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简  析〕

作者描写杨二嫂的形象,只用粗疏的几笔,三言两语,勾勒了杨二嫂的容貌、服饰、姿态,加上“圆规”的比喻,就把一个泼辣、凶悍的小市民***格特点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出来,做到了“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漫画夸张

有时描写人物外貌,可用漫画的笔法,抓住人物外貌中最能反映其***格特征的关键部位带有一点夸张式地去着力描写。这样能使人物像浮雕一样凸现在读者眼前,造成鲜明活跳的视觉形象。采用漫画夸张,要注意夸张适当、合理,有真实感。

〔实例借鉴〕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癞”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就渐渐地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鲁迅《阿Q正传》)

〔简  析〕

这段文字,作者没有全面地去写阿Q的眼睛、鼻子、嘴巴,而是抓住阿Q头上的几处来癞疮疤,用漫画笔法,带有一点夸张式地去勾勒,惟妙惟肖地把阿Q这个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

局部特写

描写人物外貌时,截取人物具有特***的部分加以集中点染,以便读者通过这个“特写镜头”,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格特征和思想感情。这样可以使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实例借鉴〕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走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的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子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简  析〕

小女孩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赤着脚”,其次是身上带着许多火柴。这段外貌描写没有任何的修饰,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通过对小女孩局部的特写,把小女孩的无助与无奈、贫寒交迫的悲惨境遇真切而形象地勾勒出来了。

画龙点睛

鲁迅说过:“要极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的内心秘密。人物的眼光、眼神可以将他隐藏在内心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微妙地表现出来。描写眼睛,可以细描,也可以借助联想,通过对眼睛的刻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实例借鉴〕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 鲁迅《祝福》)

〔简 析〕

这段描写非常生动,把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的悲惨境遇描摹得淋漓尽致。连悲哀的神色都没有了,说明这个人物已经悲哀到极点了。这就将封建礼教强加在她身上的苦难,深刻地形象地反映出来,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