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诗文解题法:内容比较

编辑:

2012-11-14

4.对阅读材料中情感倾向的把握也要进行比较分析。首先要融入文中,设身处地地捕捉微妙含蓄的情感;其次要抓住文句追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言外之意;最后再对比区分两则材料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5.动笔之前,应先打好腹稿,行文中要推敲用词,锤炼语句,使语言精练、表达恰切。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试题)

方略:该题是一道阅读评价题,是对文中人物行为的评价。评价文中人物言行必须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阐述自己观点时,要注意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既可以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文中人物的言行,也可以用现代观念来评价,当然,一定要言之成理。

答案:开放性试题。示例: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能力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①无声转玉盘②。

此生此夜不长好③,明月明年何处看。

【乙】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④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⑤素娥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⑦。

【注释】①银汉:即银河。②玉盘:指月亮。③不长好:即好日景不长。④征雁:远飞的大雁。⑤青女:神话中的霜神。⑥素娥:嫦娥的别称,传说中嫦娥是住在月亮上面的。⑦婵娟:美丽娇柔的样子。

【助读】《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霜月》写霜夜中的月色,构思不同一般。诗人由霜、月明丽生辉的景色,想象出青女、素娥秋夜斗美的形象。

1.甲、乙两诗所写题材都是观赏月光,但抒发的情感不一样,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各自的情感。

2.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1.甲诗抒发了聚后不久又要分手的哀伤与感慨,并透露出诗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忧虑;乙诗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赞赏,并以此衬托诗人脱俗的精神追求。2.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喜欢甲诗,因为它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示例二:喜欢乙诗,因为它形象明朗奇幻,其内涵饱满而丰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的“文言诗文解题法:内容比较”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威廉希尔app 中考频道。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