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3-10
2014年中考必备语文散文阅读指导“悟”里看花——入“情”入“理”读散文
花是用来赏的,散文是用来“品”的,要“品”出散文的“味”来,必须用心来“悟”,有所“悟”才能有所得。姜夔说:“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矣。”“悟”散文,就是要品出其中的“余味”“余意”来。“悟”应该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感悟自然。
散文里的“自然”是作者眼中的自然,因此它不仅是天地风云、江海湖泊,更多的则是作家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比如:李健吾在雨中登临泰山的时候把令人扫兴的“雨”写得雨趣十足,感悟到“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因而他“意兴盎然”;余光中在淅淅沥沥的“冷雨”中,听到的是浓浓的乡愁,因而“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尽管时代在变,地点在变,但思归之心不变;季羡林的“荷塘”自有独特的“清韵”,他看到的已经不是一般人所看到的荷花了,而是一种“无法抗御”的生命的力量,所以,在冬天到来荷叶凋零之际,他却“为我的‘季荷’祝福”。我们读散文,不仅要读作家笔下的自然,也要读作者心中的自然,更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去感悟自然。比如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个文中多次提到的废园子,苍凉、萧条、颓废、落寞,但他愿意去那个园子,与其说是消磨时光,还不如说他是去“读”自然,他静静地呆在那里,想他的灾难,想他的生活。停在半空的“蜂儿”、摇头晃脑的“蚂蚁”、忽悠升空的“瓢虫”、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在这些细致的描绘中,我们看到的先是作者的无聊,继而是思考,最后是发现。他抛开了小虫小草们的渺小,看到了自然界伟大的场面,这是史铁生对自然的感悟,他终于在经历的许多磨难之后让自己的生命拥有了阳光。当我们阅读这样的作品时,我们的心也为之感动。那“祭坛石门中的落日”、那群高歌的“雨燕”、那“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那“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同样也引起我们的思索:如果我就是史铁生,面对眼前的荒废的园子,会看到什么呢?我又将如何面对这园子般荒芜的人生呢?用这样的眼光来看阅读,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品读文章的最佳方法。比如2006年广东卷选文,冯骥才的《夕照透入书房》,描写了夕阳照射下的书房的景象:窗台上的衰败的藤草,书桌上的玻璃灯罩、“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的苏格拉底的小雕像、一丛笔杆、四方的镇尺,书架上的“好像在骄傲的说‘我可以永存’”的《傅雷文集》,还有“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的泥公鸡,透过这些饱含了作者情感与想象的景物,我们“悟”到的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以及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
第二层次是感悟生活。
散文取材于生活,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却远远高于生活,我们阅读散文时就要有关照生活的理念和眼光。比如,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写道:“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是作者对山与小屋的理解,也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山包容了小屋,小屋点缀了山,作者由此感悟到,要得到快乐就必须“乐观”地看待生活。但乐观是有前提的,你至少要像那小屋,能够点缀周围的美景,必须对生活的这个世界作出一份贡献。因为要想从这个世界获得快乐,就必须融入其中,付出了才能去索取,否则不能叫乐观。所以我们不必觉得自己太渺小,也不必为不如意的事整日唉声叹气,换个角度去看,乐观地面对生活,那么即使是受挫和困难也将成为一道风景,也能成为“通向幸福的阶梯”。读孙犁的《亡人逸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老人对已经逝去的爱人的怀念与歉疚。当作者回忆着站在板凳上那“用力盯我一眼”的神情,还有那“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的情形,特别是临终前的那“一丝幸福的笑容”,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平凡的拥有之中,珍惜眼前的幸福吧。再比如2006年北京卷选文,肖融的《给“书虫”当夫人》,描写的似乎是些不气眼的家常生活,但把“先生”幽默、风趣且富于书卷气的“书虫”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关怀、理解与尊重对于生活与事业的重要性。
第三层次是感悟哲理。
品味散文的哲理实际就是赋予散文应有的生命,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调整自己思维视角,细心捕捉作者在散文中传达的“理”。比如,阅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我们不妨去仔细品味文章对泰山的水、松、石、雾的描写,我们发现,这些景物在“雨”中是如此的和谐与统一,这是作者的哲理思考;再如贾平凹的《丑石》,借丑石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东西都有它的美,关键在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还有鲁迅的《风筝》写得痛心疾首,对自己的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进行了严格地自我批判,含有深刻的哲理;最值得回味的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他给我们形象地展现了瞬间与永恒,伟大与渺小,自然与社会,存在与虚无的辩证统一。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也能够有一种理性的思考,那么我们会发现散文的世界其实很大、很深。比如2006年江苏卷选文,汤世杰的《一幅烟雨牛鹭图》,这里简直是个哲理的王国:烟雨、老牛、犁,代表了古老的农耕文明,它将何去何从?“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远的牵挂”;烟雨、老牛、白鹭,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图画,这里融合着大与小、静与动、黑与白、持重与轻盈、墩实与机巧、憨厚与灵慧的辨证统一。人是自然的一员,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相处呢?这是作者的思考,更是我们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作者陷入了重重迷茫之中,他眷念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那我们呢?我们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呢?
散文是文学王国里的奇葩,如果你只是对散文进行剖析肢解,那无异于撕碎一朵朵可人的玫瑰。如果你只是停留于对文本的欣赏,而不去思索,不去感悟,那么散文就失去了她应有的生命与魅力。我们不仅要徜徉在这花的海洋,更要用我们的心智去感悟自然、感悟生活、感悟哲理,去享受散文带给我们的美的启迪,去感受心灵的震撼和哲学意蕴。
相关推荐
标签:中考语文阅读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