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有答案)

编辑:

2015-12-09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

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

⑴据媒体报道, 新学期开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就从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消失了,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等7首经典诗作。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在课本中消失,其中22篇为经典古诗文。取而代之的,则是周杰伦的《蜗牛》等时新文章。

⑵有学者认为,把这类经典古诗文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会让青少年离民族文化的历史越来越远。正因为我们正在远离历史,我们才更有必要保留这类课文,留住这些文化记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古诗文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根源,像《登鹳雀楼》这类诗词,通俗易懂,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⑶语文课本该不该删除传统经典古诗文,当今语文教育中能不能缺失这些中国文化的经典,经典作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这引发了教育界、文化界一些人士的广泛争议。习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一线教师时,对语文课本中删除古诗文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⑷今天看来,在青少年中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背诵古诗词的文化风气,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学习以古诗词、古文为代表的古典文化,这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基因,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常识。所以,删除优秀的古典诗文,既违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原则。

⑸有文化学者指出,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通过这一形式流传千百年,适量的古诗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务。而且,这些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更需要从小学习,并成为学习记忆和文化记忆,影响一生。这种影响,会作用于一个人形成他的文化人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乃至精神信仰。   ▲   ,我们很多人就是在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中,获得和汲取这些文 化财富和精神力量的。

⑹在文化上“去中国化”的现象,与我们缺乏文化的自觉与敬畏,有很大关系。什么是文化自觉?这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自己本土理念的一个文化支持。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的自觉,就不会失去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就会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                                                  (选自《长沙晚报》 2014年9月,有改动)

15.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16.文章第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请为第⑸段“   ▲   ”处补写一个论据。(2分)

18.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让古典诗文从语文课文中删除有哪些危害?(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烟雨轻敲乡间瓦   杨崇演

⑴没有瓦的乡间,怎能叫乡间?

⑵烟雨逢秋,撑一把伞,游走在江南乡间,怀想着,寻寻觅觅它的形影踪迹。粉墙黛瓦,秦砖汉瓦,楚楚然,千古江南的标签。遥想当年,乡间多泥,经火嘶鸣,转世为瓦。瓦共泥一色。喝了糯米酒的汉子,扁担颤然,一匹一匹新瓦上房梁。喜悦的笑堆满农人沧桑的皱纹,一杯杯自家酿的米酒斟满招待亲友,为大半生劳碌的杰作庆功。

⑶看瓦匠们砌瓦,如读一种多米诺骨牌的艺术。一片一片瓦斜躺在屋顶,像极了秋收时节农人在田间地头躺着休憩的姿势。弧状的瓦片是坚定笃实的集体主义者,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排排横横;哪片在上,哪片在下,从不过问;谁枕着谁,谁搭着谁,任凭瓦匠瓦,凸起来和凹下去的瓦,紧紧相扣,团结在 炊烟缓缓上升的乡村,构成了烟雨江南独特的风景线。

⑷幼时,最喜欢瓦上烟了——细细的,一丝一丝,一缕一缕,一圈一圈,斜风拂过,袅袅然。眨眼工夫,如梦如幻的烟影便薄薄地覆盖在村庄之上,缠裹着村庄的细草和大树。

⑸瓦上还有什么风景呢?瓦上草,一看便知是鸟们的得意之作;梧桐的落叶,上演一段缠绵的“化蝶”;晒晾的鱼虫,飘出一股股腥然的海味;对了,还有鸟——麻雀,鸽子,喜鹊,燕子……瓦,是它们的栖息之地——闲然散步,密谈恋爱,卿卿我我,物人和谐两相忘。

⑹瓦下谛听檐雨瓦韵,铮铮然作响。淅淅沥沥的,是小雨;噼噼啪啪的,是雨势增大;密密匝匝的,是大雨滂沱了。大人拎来一两只水桶,盛来的雨水拖 地、洗菜、洗衣服。但听得最后一颗雨珠从瓦当之上“嗒——”一声滴进水桶,太阳出来了。孩子们按捺不住,呼朋引 伴地踢瓦、打水漂去了。

⑺踢瓦者,跳格子或跳房子,一块瓦片足矣,女孩比较拿手,跳起来轻盈如燕,很美很可爱的模样;打水漂者,齐聚水塘边,男孩子的强项,孜孜然,看谁打得远,赛谁打的水漂数多,一片瓦在飞,飞出一串串涟漪,串缀起欢乐的童年。

⑻一页瓦片,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年深日久,该揭瓦了。架好梯子,请来的瓦匠爬上屋顶,东边的瓦质疏松了整整,西边的瓦沟有落叶了捡捡,屋角的瓦缝有土了清清……雨再来,没有任何破绽可寻——这,就是瓦的力量,是家最坚实的最温暖的保护伞。人生的安慰和生命的依偎全在此了。

⑼晨光夕月里,瓦檐下出入往来的,总是农人荷锄肩犁戴笠的身影。晚归的瓦屋下,总有温暖的灯光散逸——男人咂嘴抿着温热的米酒,女人低头纳着鞋底,一针一针地拉扯着麻线,不时地用针在头发上擦一下。生活的厚实,可亲,永记心间。

⑽天上的雪,该是为了瓦在地上千年的等待应约而来的吧!一朵朵雪花飘落下来,优雅,宁静,蹑手蹑脚的。翌日大早,惊喜于瓦与雪的黑白简约,赞叹于大红对联的明媚娟秀。

⑾当下,城市文明遗弃了瓦片。但没有瓦片的遮蔽,又何处去躲开那一身乡愁的烟雨潮湿?!                                     (选自《课外语文》2014年第9期,有删改)

19.认真阅读文章首尾两段,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20.体会“弧状的瓦片是坚定笃实的集体主义者,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排排横横。”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3分)

21.文中第⑹段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22.第⑼自然段写到的农人生活景象与文章内容似乎不太融洽,你有什么看法?(4分)

23.文章以“烟雨轻敲乡间瓦”为题有何意蕴。(5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