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第一轮检测试题(附答案)

编辑:

2015-12-09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3分)

阅读,并且拒绝“智慧的赝品”

赵明昊

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英国布莱克韦尔书店的艰难现状:在业绩连年下滑后,这家百年老店终于在上个财年实现了60万英镑的微薄利润。笔者颇觉感慨,或许是由于当年求学时囊中羞涩,自己绝少去这家店买动辄几十英镑、厚如板砖的大部头教材,而是和不少人一样,非常满足于获得电子版书籍。

如今过上“定居”生活,电子书阅读器却只能在出差旅途中发挥作用了。相比之下,顺滑的纸张更能让人安心坐下,感受作者笔下的细腻情愫。看起来,笔者如今“偏好”纸书也算是“随波逐流”——在世界上电子书流行最快的美国,去年电子书也只占一般大众图书销量的约30%,增长率仍在放缓。与人们的惯常认知相反,连亚马逊的高管都认为,纸质书才是“一种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不易损坏、有高清页面和“长待机时间”。不过,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认为,口口相传、纸质书、电子书乃至碎片化的微阅读,只是实现“通过积累信息、观念和优良传统来实现文化进化”的不同方式。文字没能取代语言,人类社会的复杂性让新旧传播技术始终共存。因此,有识之士对“深阅读”的疾呼,本质上体现了人们对丢失“思考”能力的隐忧。

有趣的是,前人的“思考”一旦被具象为“书籍”,或者被标注为“经典”,它就有可能偏离初创者的意图,幻化出另外的色彩。譬如,有人真切地贯彻了“书是最佳的墙面装饰”这一名言;也有人像巴斯贝恩在《文雅的疯狂》中描写的诸多聚书成癖的藏家,生前如“展翅待飞的秃鹫”,凶残攫走别人的孤本典籍,逝前还要留言“切勿转交冷寂如坟之博物馆”;还有人持《恶俗》作者福塞尔之见识:“你就需要一本看上去像书的书——厚、硬皮精装、严肃庄重、被广为宣传所以知名度很高,让人看见你带着这样的一本书坐公共汽车、火车、飞机或走在大街上。”

所幸的是,抛开“伪读书者”的造作,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书籍真爱者”。这种“真爱”,体现于因书而生的思考。即便是那些伏案阅读经典的人,若用别人的思考代替了自己的思考,或许还不如手机上浮光掠影的“浅阅读”来得愉快。在《斐德罗篇》中,苏格拉底讲了一个故事:埃及古神塞乌斯向国王萨姆斯传授文字,认为这种学问可以使埃及人更加聪明,改善记忆力,使他们博闻强记。国王却认为,人们借助于文字的帮助,可以无师自通地知道许多事情,但他们实际上一无所知。国王忧虑的是“他们的心是装满了,但装的不是智慧,而是智慧的赝品”。

看起来,在人类追求智慧的旅途中,每一样新工具的出现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好在很多人懂得要带着思考上路,拒绝“智慧的赝品”。

(《 人民日报 》2015年06月04日 21 版)

1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 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7、文章中的“智慧的赝品” 具体指什么?(2分)

18、文中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试列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5分)

19、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拒绝“智慧的赝品”?(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一夜长大

叶倾城

①把父亲从医院接出来之后,他经常在傍晚时,推着父亲的轮椅去附近的小公园散步,那里有一泓湖泊,不时停下来替父亲擦擦嘴边的涎水,温言细语:“冷不冷?要不要喝水?”

②来探病的朋友吃了一惊:“你像一夜之间长大了。”

③他也没想过会这样。他在家里赖到二十八九,日子过得生机勃勃:也恋爱也上班也交友,动不动和父母吵架—不吵不行呀。父亲节俭,保鲜袋用过再用,一揭开,西瓜上全是鱼腥气;又天真,看到电视上“只要888元”的广告,就打算打电话,被他一顿臭骂,讪讪地又咳嗽又揉鼻子;这么老大,父亲仍然会没事翻他的抽屉杂物,他没好气吼过去:“翻什么翻!”

④那天正吃着饭,突然间,父亲的筷子直抖,上面的菜哗哗洒了半桌子。他抬头一看,父亲口角歪斜,脸色如灰,缓缓地倒下去。这之后,日子一下子变成:徘徊在ICU门口、交医药费、陪床……还要挣扎着去上班。

⑤由不得他想什么,要给父亲擦身要洗大小便。开始是买成人失禁品,眼看要生褥疮,于是家里的旧床单全成了尿布。每天带回家洗,洗衣机轰轰不休,他倒头就着。洁癖不治而愈,曾经的文艺青年,到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狼吞虎咽、见任何床就能呼呼睡着的人。

⑥父亲渐渐醒了,却没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被困在一张陌生的床上,认定这是一场阴谋,忍不住要对周围的假想敌们拳打脚踢。他笑嘻嘻地打不还手、好言好语。他认了。这是一笔古老的、二十多年的债务,他得还。

⑦突然没有拖延症了。以前到公司,先开QQ、淘宝、微博……再开WORD,现在他对领导千恩万谢:这年头,能容下一个家里有病号的年轻人频频请假,容易吗?就在病房的走廊上,他全心工作,不时看一眼吊瓶。难得入睡的父亲像枚戒牌,强迫他静心。曾经天天抱怨“没有整块时间”,现在时间零散到以分钟计,他倒觉得绰绰有余。

⑧也不再是暴燥的楞头青了。医护人员有时说话很冲,他恨得握紧拳头。一意识到,惊出一身汗,赶紧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轻轻地放松:热血青年的不管不顾,是要由长辈来买单的。他能为了逞一时之勇带父亲转投另一家ICU?更何况,他明白医生说的并没错。他的愤怒,不针对任何人,只缘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只缘于那种叫天不应叫地不语的烦躁。

⑨父亲一场病,拖了一年多,他始终身兼多职,还偷空见过几个天使投资人,谈他多年的创业梦。父亲状态平稳后,他去递辞职信—再不开始,梦便永远是梦。他不想“子欲养而亲不在”,也不想“徒有梦而身不由己”。

⑩前上司拍拍他肩膀:“我看好你,孝顺的人,无事不成。”孝顺这个词,又熟悉又古怪,第一次放在他身上,他很不好意思,于是认认真真想:什么是孝顺。

⑪原来孝顺不仅仅是儿女对父母的爱、依赖与安全感,是把爱化为具体, 是不论多疲倦还是站直,让老去的父母有个依靠;是不计前因后果的付出,不能回避不能逃避的责任。不能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就卸挑子,你做的每个决定,都是父母晚年的一滴水一粒米,也是你的毕生心安。

⑫这还是一种人力的无可奈何:无论做了多少,到最后,一定是一场空。父母只会越来越老,步入死亡,所有的钱、时间、心力,都是扔到黑洞里去。但这是写在血里的承诺,是人类世代相传的根基。

⑬而他说:也许,我得到的更多。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2月26日,有改动)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2分)

21、开头的①—③段在文章中具体有哪些作用?(4分)

22、第⑧段的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            描写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23、第⑬段中“他说得到了更多”。请结合全篇具体说说他得到了哪些?(4分)

24、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请谈谈你对“孝顺”的理解。(4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