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编辑:

2015-04-07

(二)(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龙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斗折蛇行            ②以其境过清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3.请从第②段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2分)

14.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2分)

(三)(10分)阅读下在贩文字,完成15~18小题。

从苦读到乐读

张明源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旁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对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丈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得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更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读达到乐读的佳境。

(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16.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具体指什么?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3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18.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读书感受。(不少于50字,3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