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ax
2016-09-19
中考物理必考点介绍了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2017中考物理必考点: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l 1. 声的产生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能继续传播并存在。
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
实验论证:
甲图: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纸片在跳动乙图:纸盆中的纸片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丙图: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图中的三个实验反映的共同规律是: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 转换法:将不容易直接观察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转换成直观、形象的现象表现出来的方法。
练习:
①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 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这是由于真空中没有物质粒子,因而振动无法在真空中产生声波.
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着声源振动形成声波.如果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的效果就好.
传播途径: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练习:
① 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 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①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② 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l 在地面上温度每升高一度,声速增加约0.61米/秒。
l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处容易听到。
练习: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
☆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 回声
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听到回声条件: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s=340m/s×
×0.1s=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回声的作用:
① 加强原声;② 回声定位;③ 回声测距
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5.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
听到声音的路线:骨传导 双耳效应
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人耳的结构功能:鼓膜(形成振动)、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耳聋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
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利用助听器听声音)。
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很难再听到声音。
骨传导
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例子: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
⑴ 人耳可分辨声源方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① 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不同;
② 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
③ 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步调也存在差别。
⑵ 舞台应用:将两只话筒分别放在舞台的不同位置,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再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插入出来,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位置传来。
提供的中考物理必考点,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相关推荐
标签:中考物理考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