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8
6、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7、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9、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11、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 D 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表1,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3
D、实验2和实验3
13、如图7所示,物体A B高1.6 m ,平面镜C D高0.6 m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
14、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
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2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
确的是( )
15、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16、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通过湖面所成像的虚实、及其与像之间距离的变化是
A.虚像、距离变小 B.虚像、距离变大 C.实像、距离不变 D.实像、距离变小[来源:
17、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8、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19、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20、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cm B、5 cm C、7 cm D、9 cm
2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B、物体经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D、图3中空气泡对入射的平行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2、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23、如图2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5、如图2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
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疏密没有变化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7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放大镜 B.近视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27、如图3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28、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29、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30、如图1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31、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2、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33、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
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34、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21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
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
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
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
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35、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www.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6、从岸 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37、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38、 如图2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9、 利用平面镜可以: ( )
A.成缩小的像 B.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成倒立的虚像 D.成正立的实像
二 填空题
1、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
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2、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标签:中考物理模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