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七中学:秉承卓越文化 开发特色课程 培养卓越人才

编辑:sx_chenzf

2014-01-21

【摘要】中考是决定同学们是否能进入理想的高中院校的重要考试,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带来了天津市第七中学:秉承卓越文化 开发特色课程 培养卓越人才,供大家复习参考!

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形成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以及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组成的人力资源结构。这样的结构反映了人力资源强国对人才类别多样化的需求。从人的发展需求来看,也要求学校突破单一的模式,创造一种各具特色的、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教育。社会的未来呼唤着学校的特色办学,学生的未来呼唤着学校的特色办学。为此我校根据生源特点,在普遍施教的前提下,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特长与爱好,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规律。结合我校“秉承卓越文化,培养卓越人才“的理念,我校将卓越文化建设作为我校的特色,将课程建设作为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开发特色课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卓越的人才,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专门的实验室和研究室为平台,以专业的教师队伍为保障,力求在人文、科技、艺术、体育四个领域中,开发特色课程,使学生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创造力和执着精神,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某一领域专业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

新课改实施后,我校将“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将课程建设与卓越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以开发特色课程为突破口,将教师定位为特色课程开发的主体,成立专门职能组,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度》,构建了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我们把高中三年的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发展水平层级。第一层级,国家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课程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每生需修满138学分;第二个层级,面向全体同学开设的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目的校本课程,主要涉及人文、艺术、体育三个领域,分为人文艺术素养和健康发展指导两大类,每生需修习4个学分;第三个层级,“订单式特色课程”,每生需修习2个学分。学校开设学科知识拓展类的学科课程和综合能力提升类的综合课程,课程的专业性强、综合性强,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室,以“问题解决”为学习模式。学校为这些学生提供实验室、研究室,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同时聘请大学教师和本校教师为导师,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完成三个层次课程的学习,既奠定了人文基础,有发展了科学思维,即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为成为卓越的人才做好了准备。

二、“4321”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经过十年的探究与摸索,我校逐步形成了“4321”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坚持在达到高中生基础学力的前提下,突出科学和人文素养共同融合,在高一年级开设普及性的文史哲人文综合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建设学科研究室和社团,让学生超前发展,尽早进入带有个性特色的学习和研究领域,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4”是指课程开发的领域。结合我校师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我校在具有特色优势的人文、科技、艺术、体育4个领域开发特色课程,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更广泛、更专业、更高层次、更具吸引力的专业学习空间。

“3”是指培养的模式。我校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三年的特长培养方案。第一年广泛接触,第二年奠定基础,第三年提高技能,促使学生的兴趣聚焦为志趣。形成一年普及,两年提高,三年拔尖的培养模式。

“2”是指为每个学生选聘两位导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

“1”是指建好每1间研究室,并使研究室和实验室与一所高校或科研单位的重点实验室建立联系,构建与高校对接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科技前沿,为学生今后的高校学习打好基础。

三、特色课程开发过程

我校特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有的高中课程基本都是分科课程,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精神品格、基本道德和基本技能,但要帮助学生树立关于世界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世界观和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综合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校于2002年开始开发高中综合课程,成立了《开发高中综合课程形成学校特色的研究》课题组,并成功在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成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5年研究成果《高中综合课程教材》获天津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2006年以后,我们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目前已开设四门综合课程,有生物化学综合课程《生命的探索》,有历史地理综合课程《魅力天津》,有政治历史综合课程《生活中的哲学》,有语文历史综合课程《文明的回归与延续》,这些课程逐渐成为特色课程中的优秀课程。下面我以《生命的探索》这门课程为例,介绍一下我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一)综合课程开发的特色

我校高中综合课程的开发,以学生和教师的兴趣为课题来源,以学科课程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采用跨学科课程计划开发模式,按照实践——评估——开发的步骤,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编制出适合我校学生的综合课程,并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这样的开发为学生的选择学习提供机遇,它置“过程学习”于“内容学习”之上,从而有效地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开发对教师提出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授式中蜕出,逐步使自己成为勤于思考、富有探索精神、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求知的教学骨干,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二)课程开发的方法

1.前期论证

①分析学校资源

学校教师没有经过多学科的培训,缺乏课程开发的经验,但有许多教师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乐于钻研,为此我校采用围绕一门学科开展跨学科研究途径,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科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选择学习主题之前,先对教师进行兴趣调查,了解教师的专长和兴趣,根据教师的专长聘请教师为某一主题的辅导教师,使之承担相关课程的开发任务。

②调查学生需求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需求和建议、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家长希望开设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有少数家长认为只要上好国家课程使孩子高考成绩高就行,不要在其它课程上占用学生的时间。学生基本都愿意学校开设校本课程,他们关心的是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提出了很多建议。

2.确定方案

综合课程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接触到常规课程通常接触不到的广泛的学科、专题、问题等经验和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体纵深发展的需要。有5个方面的目的: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科学问题的意识或态度;②培养学生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④培养学生一种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和习惯;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依据过程模式进行综合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须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不宜从详细描述目标开始,而是要先详述程序原则与过程,然后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此即所谓“过程模式”,以过程或程序,而不以目标或内容为焦点。

我们以资源需求开发模式开发课程资源。从课程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资源调查,从调查中遴选有益的课程资源,经过资源组合形成学生探究性学习课题,使课程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图示如下:

课程需求→资源调查→资源组合→探究性学习课题→资源利用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在充分利用好校内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课程的开发更注重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我校在信息教育上的优势,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3.组织和实施:

建立制度  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制度,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一个充分体现学校、教师首创精神的过程,也是要求学校、教师增强自我责任意识的过程。为此制定了课程开发的管理和评价制度。

时间安排  综合课程的学习更多地强调“个性化”,每个单元的学习提供学习的时间范围,允许学生以自定步调的学习方式来调整学习目标和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的时间固定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班级规模  每班15~25人。

课程实施  课程教学组织的方式为合作学习方式中的团体探究方式,学习任务明确具体,做到人人有任务,通过精心的组织安排,组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学生分工不同,让每个学生有责任,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越深入,学习就越积极。各种小组的建立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和合作习惯的形成十分有效。

课程实施通过活动来实现,强调学生的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旨在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验,例如,调查活动、示范学习、游戏、比赛、展览欣赏、阅读、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作业等等。

(三)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课程开设的初期没有编写好的校本教材,而是由教师编写课程纲要,讲明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及评价方式,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积累学习资料,编写了第一版校本教材。后面继续开设该门课程时,则采用了活页式的讲义,不断根据新的学习进行修订与补充。

1.课程设计

教师编写课程纲要,开设课程的科目来源于对学生的兴趣调查和教师的兴趣调查。将课程纲要印发给学生,学生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编班,安排上课地点,组织学习。

2.学习方式

每门课程的学习,采用团体探究方式,由教师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学生依照个人兴趣选组,请各小组分工合作,各自分配单元,收集资料,完成报告。

下面以《元素与生命》主题为例说明课程的学习方式。

教师结合学生兴趣,确定三个主题:组成生物高分子的主要元素及化合物、影响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有毒元素。并设计好每个主题的探究活动,根据这三个主题,选择该课程的26位学生组成三个学习小组。

表  《元素与生命》课程学习进程

小组名称

生物高分子研究小组

微量元素研究小组

有毒元素研究小组

小组人数

12人

10人

4人

学习进程

分专题收集资料

途径:

网上检索

图书检索

分四个专题: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核酸

分五个专题:

钾、钠、镁

微量金属元素

微量非金属元素

分四个专题:

完成研究报告

负责每个专题的学生完成自己承担专题的研究报告。

小组内交流研究报告

在课堂上,组织各小组汇报个人的研究情况,小组内成员间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正。将修改后的报告形成本主题的总报告。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在全班,一次课安排一个小组进行成果交流,其他小组学习借鉴,并对该小组提出建议。

3.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们将校本教材的编写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这样编写原则、目标明确,操作符合规范,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使得教材更具有教育性、可读性、校本性。选择教材内容时密切结合实际,注重三个联系,即注重与必修课相联系,与学生现有的思想、知识、技能、基础状况相联系,与社会的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相联系。在编写过程中,把握 “面宽、灵活”的原则,使教材内容富有弹性,以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教材内容的选择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采用模块式组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紧紧围绕自己的学习需求来选取,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四)课程评价与改善

我们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在于关注学生的能或不能,而是在于揭示实际课程活动与设计的理想课程活动间的差异程度,同时,重在评价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经验、体会和能力。

每个学生在每段学习结束时,都接受学习进步的评估,得到即时的反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经验的评价,根据各类内容而定,有考核、实验设计、专题论文、实际运用等等,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的,要反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要根据学生参与程度、课堂发言、论文的质量进行等级评定,一共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较好、及格、不及格。另一方面是对于学生情感变化的评价,主要运用学生的反省性思维,通过写学习日记,在学习活动中或学习活动后对自身行为的进行反思,使之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有效学习,进而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

对教师的评价是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第一,评价教师的课程设计方案;第二,评价教师课程实施情况,看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第三,评价教师的反思,看教师的教学反思和研究总结(或论文)。

四、开发校本课程的体会

1. 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了平台。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授式中蜕出,逐步使自己成为勤于思考、富有探索精神、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求知的教学骨干,逐渐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卓越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不仅提供了知识增长和更新的基础,而且促进各学科的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

2.校本课程的开发重点是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在课程开发的开始阶段,教师们对于课程开发的认识就是要编写出教材,这就需要组织课程理论专家、学科专家、教材编制专家、学科教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但这样难度太大,可以说是在目前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况且一本教材如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经过学习,研究者认识到开发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本的教材,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以及为开展活动而编写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教材,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因此我们的重点放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3. 实行“师师合作”的小组协同教学策略,是开发综合课程的重要途径。

综合课程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但我校现有的教师资源都只具有单科的专长,于是在课程开发中我们尝试采用“师师合作”的小组协同开发课程和教学策略,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授课小组,使组内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成员,采用“合(集体决策)-分(分工备课)-合(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经过实践证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优势互补,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达到一种"默契",形成巨大合力,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小组的整体功能,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革新能力,满足适应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4. 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一个综合的基础,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为学生特长培养提供场所。

特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特长培养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其中综合课程所倡导的知识联系性和整体认识观易于激发整体“顿悟”,解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综合课程的知识容量大,综合课程的形式灵活,教学时间可长可短,易于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吸取科技发展新成果,易于容纳并传递新信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高度的求知欲;同时,综合课程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的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从整体的观点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与此同时,综合课程给学生呈现的自然、社会、技术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世界,有助于从全球的角度出发传递具有永恒价值的知识、观念、方法与技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整体认识的能力。因此,综合课程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创造了条件。

五、特色课程开发的成果

目前我校共开发四类校本课程,其中22门课程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开设的人文艺术素养类特色课程有《卓越文化的实践与探究》《艺术欣赏》《唐诗的魅力》《西方哲学史简介》《科学史话》等五门。健康发展指导类有《社会心理学》、《我的生涯规划》两门。学科知识拓展类有《汉语言文化》、《时事政治学习与评论》、《李白诗歌鉴赏》、《收音机的原理与焊接》、《高中生物学拓展》、《高中英语背景知识手册》、《生活中的经济常识与思维智慧》、《中国旅游地理》、《宇宙的奥秘》、《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等十一门。开发的综合能力提升类的综合课程,有生物化学综合课程《生命的探索》,有历史地理综合课程《魅力天津》,有政治历史综合课程《生活中的哲学》,有语文历史综合课程《文明的回归与延续》等四门。

这些特色课程的开设使教师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了归属感,形成了课程意识,掌握了开发课程的技术,加快了专业发展的进程。通过特色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接触多种课题和研究领域,进一步训练他们把先进内容、科学方法、训练有素的技能运用到自己选择的有兴趣的领域中,以促进学生创造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成为卓越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以上就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天津市第七中学:秉承卓越文化 开发特色课程 培养卓越人才,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天津市第七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开放展示活动 

标签:第七中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