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wl
2012-12-2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收集并发布了生物中考复习指导:0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略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二轮冲刺前,应静下心来对照考纲逐一阅读课本,落实考点,不要有遗漏,尤其对名词、概念、原理等要认真阅读,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兵来将挡,以不变应万变
二、查漏补缺,清理盲点
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自己记不住、叫不准的知识,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及时解决面临的疑问,争取不再有知识上的盲点。
三、穿珠成线,构建网络
高考生物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导,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知识而凭空产生,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但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累积,难以发展成为能力。只有系统化和网络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只有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才能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
四、精选精练,总结反思
做题亦有"道":题海无边,回头是岸。精选精练题目做到"三突出":即突出题目的典型性(重点、共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性(高考的考点,学习的弱点)和开放性(拓展视野、发散思维)。具体方法如下:
1.演练高考真题。演练高考真题时最好不要去看答案,而应该自己想出或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再和给出的参考答案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注意两个答案的区别。要明白命题人给出那样的答案思路在哪里,自己当时做题的思路在哪里。然后再找出思路差异的原因,必要时让老师帮助分析。
2.注意总结反思。每隔一段时间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进一步理解知识;如果是审题不严造成的,应提醒自己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3.要学会如何让自己的答案更规范,更具有条理性。在练习和考试过程中,应注重审题(读题、解题思路的分析、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寻找解题切入点、建立生物模型等)、解题(组织解题步骤和语言、试题的拓展和变式、每类题的解题方法等)方面的练习和提高,从而提高得分率。
五、强化对实验的探究训练
1.要吃透教材实验,理解记忆其实验原理、目的、材料、操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的依据等。
2.要改变传统的课本上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做的习惯,要强化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操作方法,换用另外一些仪器或材料可否做同样的实验,尽可能把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设计替代性小实验。
3.掌握解答题实验题的技巧。解答时,一定要遵守实验题的解析思路,即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再进行选材、准备,然后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在完善设计步骤的时候,要关注实验材料和用具的使用情况,把给出的步骤里面用过的材料和用具进行统计,思考剩余的材料、用具的作用,再结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完善实验步骤就会水到渠成地解决。
六、关注热点
科技发展与社会热点往往是高考良好的命题素材。关注热点,熟悉情景,在解题时就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找到答案。因此,平时要养成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克隆、试管婴儿、干细胞、单克隆抗体、转基因动植物、生物技术应用、现代农业、生物育种(特别是太空育种和转基因育种)、诺贝尔奖、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禽流感、手足口病、疫苗研制及应用等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时代信息较强的问题,并且尝试着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作一些解答,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七、劳逸结合,战胜自我
第二轮复习时,与高考的约会近在咫尺,每天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太大,往往会出现失眠、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的现象。这个时期应该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加强锻炼,适当活动;注意营养,合理饮食;保证睡眠,精力充沛,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机制,让大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否则,复习花费的时间再多,收获也甚微。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用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总之,在二轮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补上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网络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升题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从而应对万变的高考。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数学】【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标签:中考生物复习指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