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民本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2年9月——2015年9月)

编辑:sx_xiexh

2014-01-21

中考即“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选拔考试,也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本文为大家整理了崇明县民本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2年9月——2015年9月),欢迎阅读。

崇明县民本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2年9月——2015年9月)

在梳理学校前期发展规划、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弘扬学校文化,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的宗旨,落实“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思考和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与改革,从经验与理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新的生长点,增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从而制定学校新三年整体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概况和现状分析

 

一、学校历史和办学传统

民本中学坐落在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崇明县第二大镇——堡镇。学校创办于1925年,当时,奉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办学思想,制定了“美德、善良、能力、合作”的校训。学校历来具有“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解放前被称为“红色民本”。1984年,学校确定为县重点中学。1998年,学校初高中分离。

学校现有30个高中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167名在职教职员工,专职教师121人,其中高级教师65名,一级教师54人,二级教师12名。现有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5名,县学科带头人4名,教学标兵7名,教学能手12名。雄厚的师资为学校实施教育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8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厚德、笃行”的校训,“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善教、民主”的教风,“勤奋、乐学、进取”的学风。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培育了“奉献、进取、民主、协作”的学校文化,提炼出“实而求进、和而不同”学校精神,全面构建依法自主的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全面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确立了创建“高质量、有特色,县内一流、市内知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目标,并为之作出了切实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连续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崇明县素质教育考核优秀奖、崇明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发展中的特色和优势

(一)办学特色

在过去几轮的发展中,通过市级科研课题引领,学校在学生自组织管理、教师团队建设以及协同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协同发展”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在全县范围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日趋增强。

1.强化管理,突出生态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上,构建了生态理念下学校和谐管理模式,民本教育事业在稳定、有序、和谐中逐渐走向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了学校协同管理的经验。

2.创新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了协同背景下主动有效课堂教学“开放民主·互动探究·有效输出”的校本模式,并积累了协同课堂教学的丰富经验,有效助推了主动有效课堂的纵深发展。

3.协同课程,建设多元校本课程。课程建设完善了民本协同课程的基本框架,形成了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实际的三大类协同课程特色,丰富了学生多元发展的个性需求,协同课程初具规模和成效。

4.注重渗透,开掘协同德育资源。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倡导全员德育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德育资源,基本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德育网络,总结了协同德育管理的新经验。

5、重视科研,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学校积极发挥科研课题引领作用,通过自组织发展、教师团队建设以及教师自我更新能力等课题实践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学生和教师”三者的协同发展。

(二)发展优势

1.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教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民本人“以人为本,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教师敬业爱校、工作严谨等已蔚然成风,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团结向上、协同进取”的校园文化特色。

2.学校管理制度有效。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校务公开工作深入人心,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制度和民主管理形成了较高的认同度,学校领导干部团结、自律、实干,广大教职工责任、团队和规范意识明显增强。

3.学校党建工保障有力。学校近几年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党建工作形成一定的特色,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锤炼了党性修养,党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较高,为学校的稳定、协同和内涵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4.学校德育富有实效和特色。初步形成了以“全员德育”为导向,以“协同德育”为特色,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抓手的德育管理特色,从原有的规范管理向自主管理发展,从简单的常规管理为主转向协同德育的纵深发展。

5.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针对学校、学生学情,明确提出并打造协同背景下主动有效课堂,全面追求“聚焦课堂,深度备课,夯实基础,主动有效”的教学目标,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考核、监控、反馈和评价机制。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在全县高中学校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6.学校体艺科卫工作初显特色。尤其是体育篮球、健美操、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等,都在区域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学校健美操队和篮球队,连续多次荣获上海市中学生健美操和阳光体育比赛一等奖,学校篮球项目是崇明县体育教育特色项目传统学校。

7.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完善。逐步形成了“服务教学、塑造自我、成就他人”的后勤优良工作氛围,能保持和促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与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协同、有序和稳步发展。

 

三、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文化特色不鲜明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了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

但是在学校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等方面,还需不断积淀和培育,朝着正规化、多样化、艺术化,尤其是特色化方向发展。

(二)团队建设发展后劲不足

在团队建设市级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教师团队是建立起来了,但仍然缺乏团队的核心人物,学科教育领军人物、海岛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发展后劲不足,导致教师团队建设缺乏引领作用。高级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更新能力和发展动力存在不足,教研组的专业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班主任队伍协同管理能力还比较弱,青年教师队伍中一部分教师有自我发展能力,但是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教职工服务和协同发展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

受学生生源、考试制度、家庭教育程度和教育功利化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育分不育人”等现象,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人文与科技素养的缺乏,也成为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课程校本建设不完善

学校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规范有序的课程框架,但学校的课程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和执行力仍需提升,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整合与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有效深入,研究性课程的动态管理,初高中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及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的协同发展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学校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这是学校在未来三年发展中必须突破的瓶颈。

(一)学校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够完备

学校文化已经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核,然而,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学校原有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办学和教师学生发展的需要。有些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修订。未来三年发展,学校要以编写《民本中学管理手册》为抓手,将学校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进一步理清管理规章,努力形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效规范有序开展的保障体系,通过优质文化体系支撑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评价机制导致优良师资发展不够均衡

建立一支师资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学校高级教师比例逐年增加,部分高级发展出现了职业的高原现象,存在专业发展动力和自我更新力不足的问题。职称评聘指标限制制约青年教师的发展,对专业发展内驱动力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协同发展的共同愿景不太明确。未来三年,学校必须积极探索,形成以“协同评价”为主要评价理念的综合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个体与团队的协同发展。

(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乐观

面对升学压力,学校和老师给了学生较重的课业负担,学习目的单一性,使得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生活单调乏味。尤其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和习惯不完整的学生,更是感觉不到学校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有的出现了厌学现象。因此,学校要提高竞争力,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起宽松、健康、温馨、和谐和向上的育人环境,让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未来三年,学校必须主动探索和建立以“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主要策略的行动研究,以应对生源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能持续稳定发展。

(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不够丰富

教育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校、社区联动发展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办学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未来三年,学校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人文环境、政策措施等,调整办学思路和策略,落实和推进优势项目,争取政府和社区、家庭的支持,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尽可能把课堂延伸到社区,把社会、社区等优秀资源引进课堂,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和协同发展。

五、学校发展的愿景

建设和形成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协同发展的共同发展体,大力培育学校协同文化,全面提升师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生命质量,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就教师的终身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一、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协同发展。坚持以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本,让师生在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滋养下,产生共生效应和协同发展的力量,以此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协同发展体现在学生发展中,就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知识与人格、认知与实践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与他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体现在教师发展中,就是师德与师能、教育与教学、教育与科研的协同发展,有效促进个体与团队的协同和整体发展。

协同发展体现在学校发展中,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以及德育、教学、科研、后勤工作的协同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民本的文化品质和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坚持三个面向,培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民本人”。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一、办学目标

继续以“高质量、有特色、县内一流、市内知名”发展目标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以“协同管理”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强化学校管理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协同德育、协同课程、协同课堂等阶段性成果,逐步推进协同教师队伍建设,使民本真正成为一所融科学、艺术、自然、人文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级中学,造就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公民。

二、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师生认同、岛内领先、市内知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学校文化、队伍、课程、课堂、德育、评价等方面具有协同发展的品牌和特色。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协同文化:协同文化是指在“以人为本,协同发展”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包容、尊重、欣赏和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协同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努力培育民本师生协同发展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质。

协同队伍:协同队伍是指学校的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学校的办学目标,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和形成协同效应的学习共同体。它关注的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能处理好师德与师能、教育与教学、务实与创新、智商与情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协同发展教师队伍。

协同课程:协同课程是指能提供和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并举、科技与人文并重、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发展需求,通过课程这一平台,提供学生发展的学习资源,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它追求的目标是注重课程与社会、学校、学生的协同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教与学”方式,有效改善课程评价,完善学校协同课程整体框架,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促进课程建设与的师生综合能力协同发展。

协同课堂:协同课堂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协同一致,包含生生协同、师生协同,体现为努力打造协同背景下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之具有学校精神和文化内涵。它追求的是培养民本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彰显师生的优良课堂品质,让学生会学、能学,学得主动和有效,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生命成长的学堂,并充分发挥协同课堂在岛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协同德育:协同德育是指现代教育观念,特别是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实施同步德育教育,共同促进德育发展。它追求的目标是在全员德育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学校协同德育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增强教师全员德育和协同德育的意识,丰富和完善协同德育评价方式,提高师生协同德育管理能力。有效提高学生“他律与自律、育人与育分”等协同发展的能力,完善协同德育的功能。

协同评价:协同评价是指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学校教育多元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相互结合的评价体系,全面而又完整的促进评价双方共同发展。它追求的目标是积极完善学校的评价功能,实现从“证明”向“提高”、从“评优”向“发展”、从“结果”向“过程”的有效转化,改善“教与学”的行为,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协同发展,发挥协同评价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一、协同队伍

(一)指导思想

以协同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尊重与信任、团队与合作”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尊重与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教师在团队中实现协同,在协同中寻求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智慧保障。

(二)发展目标

在未来三年发展中,学校协同队伍建设,将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一优三关”工程,即: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同时,关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与师能协同发展的提升,关注教师队伍的进取、创新和团队协同意识的增强,关注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协同发展提高智力支持。

(三)具体措施

1.通过拓展教育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助推师德、师风与师能的协同发展。

2.通过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完善和丰富课堂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协同教学与管理能力,开展岛内外的协同课堂教学交流和展示活动。

3.通过利用名师名校长工程、名师工作室等平台,聘请专家开设讲座、报告,引领教师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协同研究意识,实现教师科研与教研协同发展。

4.通过校本培训和区域培训,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全员参与、自主合作、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

5.开展县、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辅导,使课题研究走近一线教师,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的意识,提高教师在实践中提炼课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考核、评价和奖励机制,形成教师队伍发展的制度保障,促进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协同能力的提升。

7.继续推进市级教育学会课题“农村高级中学促进高级教师自我更新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及结题工作,在校内外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果,用课题研究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开展,促进教研与科研两个轮子协同发展。

(四)达成标志

1.每学期不定期召开教师业务学习,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师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师德与师能均能协同发展。师生和家长满意率在90%以上。

2.通过课堂观察活动的有序开展,逐步形成完整的协同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的协同教学与管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3.积极推荐和鼓励有发展潜能的教师,申报市县名师名校长工程、名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工程,争取有立项课题,教师的团队发展意识和协同发展能力有所提升。在研究优秀教师成长历程的基础上,争取有教师出版个人专著,并加强优秀教师经验的推广、辐射与示范带动作用。

4.在校本培训和区域培训中,教师参与率达100%,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形成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5.教师有主动参与科研的意识,善于反思,积极撰写科研论文的意识,每个教师都有三年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每学年都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和论文发表。

6.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考核、评价和奖励机制,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奖励机制,激发中青年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协同能力有所提升。

7.完成市级教育学会课题“农村高级中学促进高级教师自我更新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整理相关研究资料,准备申报成果评比。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综述,为下一个新的市级课题申报做好准备。

二、协同课程

(一)指导思想

遵循“注重实践与应用、培养素质与能力”的课程原则,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丰富多元、和谐均衡、有序可变” 为特色的协同发展课程,全面提高学校课程的效能。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进一步提升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积极开发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进一步细化学校协同课程框架体系,不断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学生的课程幸福指数,积极推进课程校本化,全面构建促进师生、生生、生本协同发展的学校协同课程体系。

(三)具体措施

1.全面按照课程标准设置基础型课程,加强和推进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建设,积极深化拓展型课程建设,通过引进和“二次开发”,进一步充实学校课程,构建能支撑学校课程特色的协同课程框架。

2.进一步开展校本课程的通识培训,组织和开展《民本中学课程计划》解读,提高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的课程观,激发他们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并通过参与式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课程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成为学校课程建设者。

3.以优势学科为重点,打造学校品牌课程。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倡导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统整,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篮球、健美操、足球、舞蹈等特色项目,让艺术、体育等特长生,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和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有效促进学生的协同发展。

4.创建学校“特色课程”信息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长三角网络结对和共建等形式,建立和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库,并运用信息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探索课程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5.落实“学校课程”的过程性管理。加强对基础型课程的管理,提高基础型课程时间的利用效益,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继续完善和修订学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学习手册,构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教师课程设计的质量调控。

6.加强学校协同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根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要求,结合我校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为构建具有“协同发展”特色的民本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四)达成标志

1.形成具有协同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确立一批有影响的特色品牌校本课程,教师的课程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明显增强,出版校本教材《民本中学拓展型课程选编》(第二辑)。

2.在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和发展篮球、足球、健美操、舞蹈等特色项目,力争成为岛内外富有内涵和特色的拓展型课程。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学校课程改革成果,建立比较完整的课程资源库,形成学校课程可操作性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4.通过对学校实际情况正确定位,确定学校重点特色发展项目,组建校本课程工作小组,加强特色项目的创新、开发及推广普及,建立校本课程体系的管理机制,形成8-10门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5.通过专家的指导,大力提升学校特色项目在区域内知名度,学校3—5门校本课程成为崇明县优秀校本课程,争取有一门校本课程成为市级优秀课程,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学校课程有对学生和教师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校长有课程领导力,教师有课程执行力,教师能够自觉把课程与课题联系起来,并深入课题研究,有详实的课例和案例分析,协同课程建设富有成效。

三、协同课堂

(一)指导思想

全面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观,落实协同发展目标,以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建设为抓手,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增强师生、生生、生本协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协同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将重点创新学校发展的协同课堂教学模式,使协同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让学生会学、能学,学得主动和有效,进而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课堂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协同课堂教学特色在岛内外有一定的示范和辐射功能。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初高中课堂学习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在高一年级开展高中课堂学习规范要求的辅导,引导学生有效改善不良学习方法,整体实现初高中学习的协同发展。

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策略,举办协同课堂教学的示范课、研讨课、“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加强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引导、激励教师关注教与学的方式和行为,关注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全面提升协同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巩固和完善协同课堂“开放民主·互动探究·有效输出”的教学模式,形成具体的协同课堂教学课例,并确立完整的课堂类型和操作要点。

4.确立协同背景下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达标课、优质课的整体评价等第及标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协同课堂既体现教学的共性,又要符合和突出协同课堂教学和师生的个性。

5.继续加强协同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形成较为成熟的教研组考核、评价和激励标准。加大对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考核奖励力度,每学期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

6.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协同课堂富于成效,协助德育等部门搞好“民本十大之星”系列评选活动,并奖励在协同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

(四)达成标志

1.通过初高中课堂学习衔接的有效研究,规范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和行为,改进不良学习方法,实现初高中学习的有序平稳过渡,促进初高中的协同发展。

2.围绕“协同课堂”这一主题,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继续深化协同课堂教学的成果,深入关注学生学情,关注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和行为,关注教学过程与结果,扩大该项目在学校和区域内的影响力。

3.在巩固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协同课堂教学课例,并确立3-5门不同学科的课堂类型和操作要点。

4.继续完善协同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结合市级课题研究,有效改善部分教师“只教不管”、高级教师自我更新能力和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各级各类教师专业发展程度有所突破。

5.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成效显著,每学期至少评出1-2个特色教研组,让教研组真正成为协同课堂发展的孵化器。

6.每学期在教学条线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民本之星”,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他们的积极作用,不断丰富协同课堂的评价内容和形式。

 

四、协同德育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规律为依据,以创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为抓手,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协同德育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挖掘家长、学生、教师、社区等各方面的校本德育资源,丰富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协同性和实效性。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积极稳步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教师全员德育和协同德育的意识,形成协同德育的网络和机制;加强德育队伍的有形建设,切实提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同德育工作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评价方式,全面构建协同德育的框架和体系,有效改善学校德育评价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他律与自律、自我规划和育德能力的协同发展,完善协同德育的功能。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开展民本学生形象大讨论系列活动,通过反思自身行为,找出自身缺点,制订解决问题方案,理解民本学生精神内涵,深化思想,进而认识民本学生应当具备的文明公约,引领学生协同发展。

2.选拔、培养并形成一支以年级组长、班主任团队、心理教师为主的强有力的协同德育队伍,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全面构建全员德育队伍,增强德育队伍的协同性和实效性。

3.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统领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推进和完善各年级、班级学科德育实践活动系列和层次,加强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联动发展,丰富和完善《民本中学协同德育规范手册》。

4.全面开展“重实践、重参与、重体验”的校本德育特色主题教育活动,以学校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升旗仪式、专题展示、班会和特色德育活动为主要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学生体验和实践,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有效落实学校德育育人的目标。

5.推进“校园星光灿烂”工程,加强“一事一评”,发现班内各种“明星”(行规、学习、体育、文艺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在学期末评选出十大民本“校园之星”,发挥《民本校报》、学校德育网等传媒的宣传作用,丰富和完善协同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6.继续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和温馨教室系列活动,采编师生温馨故事,激励师生、生生共同成长,有效推进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协同发展,培育班级文化底蕴和特色。

7.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和指导德育骨干开展协同德育课题或项目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撰写德育研究案例、论文,形成德育工作经验和特色。

(四)达成标志

1.通过开展民本学生形象大讨论,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道德行为有所转变,基本具备热爱学习、积极进取、追求自我完善的民本学生优良品质。

2.基本形成融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心理辅导等于一体的协同发展并举的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学生对团队、班级活动认同率90%以上。

3.学校形成以民族精神教育为特色的传统项目,把《走近中华优秀人物》和《走近中华儒家文化》纳入学科教学和综合选修课程并实行学分制管理。

4.学校构建校本德育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德育“重实践、重参与、重体验”的特点鲜明,力争做到德育活动课程化,汇编《民本中学协同德育教育案例集》,形成民本中学协同德育校本教材系列。

5.协同教学、团委等部门评选出十大民本“校园之星”,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全面铺开,建立协同德育评价标准,有效改善学校协同评价的方式。

(6)每年至少有1-2个班级荣获上海市、崇明县优秀班集体,积累和形成一定数量的“温馨教室”创建活动优秀案例;有2-3名教师荣获崇明县优秀班主任,总结优秀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经验,形成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有一定数量学生荣获各级各类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7)教师发表一定数量的德育科研成果和论文;重点发展和培育1-2门协同德育校本课程,形成主题化、系列化的优秀课例。

 

五、协同文化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协同发展”办学理念,尊重与满足师生的合理需要,进一步以“美德、善良、能力、合作”为训导,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内涵,努力营造具有协同特色的学校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人为本、协同发展”为核心的协同文化体系,培育学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努力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包容、尊重、欣赏和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科技与人文、认知与实践、价值与追求、物质与精神文化等协同发展的优秀品质,促进学校、学生与教师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具体措施

1.以“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凝聚力工程建设,创新文化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富于协同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凝练学校精神。

2.按照精心、精巧、精细、精致的原则,加快和推进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开展“一廊一品、一室一格、一处一景、一楼一致”特色装点校园行动,努力注入更多“协同教育”的元素,培育学校协同文化品牌。

3.完善《学校文化建设行动方案》,发挥制度文化规范、引领和激励作用,规范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各项文化设施和规章制度。

4.学校成立协同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和任务,明确各处室职责,确保学校协同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5.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的原则,加大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分步实施,使学校文化自觉成为促进学生和教师协同发展的精神家园,用学校精神引领协同文化发展。

(四)达成标志

1.开展办公室文化建设、温馨教室和星级班集体的创建,每年开展1-2次特色主题活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凝聚力有所增强。

2.基本形成“一廊一品、一室一格、一处一景、一楼一致”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协同发展的学校文化特色,学校文化的感染力有所增强,师生对协同文化的认同率90%以上。

3.制订《民本中学协同文化建设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具体的计划和监管措施。

4.成立学校协同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全面部署,分步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5.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完成学校操场草坪的改造、学校食堂外墙改造和学校电视转播系统的升级与改造。

第五部分 学校优先发展项目

 

一、优先发展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构建学校发展的协同评价标准体系

紧密结合《上海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努力培育学校协同文化,全面构建学校发展的协同评价的标准体系。

二、优先发展项目的现状分析及目标定位

(一)现状分析

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调整教学行为服务的一项活动,同时也是研究“教与学”价值的一个过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它又直接表现为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工作状况的评定,是学校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期课改实施以来,传统教学评价受到了挑战,面临着评价内容、方式、效果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容易出现教学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主体较单一,评价行为意识不强等评价困境,难以将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师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难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新三年,我们力争以协同课堂和协同德育为主要抓手,以学科教学和主题活动为依托,以校本研训为实践载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发展学校特色项目,同时,做好特长生的信息收集、筛选和重点培养等个案研究工作,争取有效改善“教与学”的评价。

(二)目标定位

协同评价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目标在于“提高”而不是“证明”。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已从侧重“甄别”“选拔”“评优”转向侧重于“发展”,这意味着评价不只是检查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师生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教师应牢固地树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激励教师自我完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达成教学目标的评价观念,而不只是为了检查、评比和显现,更不是为“评价”而“评价”。

与此同时,协同评价还要关注“结果”与“过程”的有效融合,也就是说,评价要立足于“引导”,而不只是局限于“评价”,要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而不是为了证明评价者自己的水平,从而实现协同评价的最大化,真正改善“教与学”的行为,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优先发展项目的主要措施

学校优先发展项目是我校实现“打造协同品牌,培育学校特色”的重要切入点,也有助于摆脱常态化教学评价的困境。主要措施为:

(一)建立师生课堂教学评价档案

师生课堂教学评价档案是教师为了解自己的教学评价表现,提升专业能力,主动且有选择性地搜集教学评价资料,自觉达成教学目标,并透过自我反省及同行交流的历程,形成具有目的性及阶段性的档案资料。评价档案的内容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师生互动记录、评价记录(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教学反思、学生学后总结等。建立师生课堂教学评价档案是记录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迎接学校检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档案的过程中,教师是构建评价档案的关键,学生是形成评价档案的主体,评价档案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建构与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只有面对真实的自我,才能更深刻地修正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路。学生只有真实地记录自己学习的过程,才能理解和感悟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行为。

(二)建立师生自主、合作与创新的评价模型

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出一定的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灵活变化,要按照不同的评价比例,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从而成为符合一定标准的评价工具。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要以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上采取“基础性评价+研究性评价+拓展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基础性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性学习则考察学生合作精神,拓展型学习则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肯定,在三种课程中体现三种评价策略。

另外,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取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学生相互评议,任课教师提名,家长参与,学校与社区共同审核,教师允许学生形成自我总结性评价。

(三)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是“自上而下”的评价,而且偏重在考试成绩上,评价主体较单一,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特点,尤其忽略了学生自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协同评价就应该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倡导多主体性评价,将教师、家长、学生和社区等纳入到教学评价的主体中来,有助于积极发挥评价的诊断、监控和指导的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学生达到改进和发展的目的。

(四)改善结果评价,确立发展性评价的内容

当前,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往往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了学生课堂学习习惯、态度与行为等过程,导致了教师难以科学地核定学生的学期成绩。协同评价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学习潜能的激发等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此,协同评价就要确立发展性评价的内容,把学生过程性学习行为作为评价学生的核心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评价。除此以外,还涉及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促进协同评价向过程性、多元性和创造性转变。

(五)改进量化指标,确立多样性评价的方式

协同评价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量化评价范式,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课堂教学,尤其倡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方式。协同评价还要求教师更新评价观念,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日常教学评价应是多样的,应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指标。

四、优先发展项目达成标志

1. 有效改进和完善学校对师生评价的整体方案,形成有助于我校师生、生生、生本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2. 形成有助于教研组、备课组与教师个体之间协同发展的评价内容,建立比较完备的团队协作与协同发展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3. 构建有利于规范和创新星级班级、温馨教室建设、学生社团发展、民本中学十大“校园之星”等评选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实和完善学校重点工作和特色发展项目的内容和成效。

第六部分 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在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明确校长负责制,以校长为核心,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青团、工会、教代会在实施学校三年规划方面的组织保障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教职工了解规划,增强执行实施规划的自觉性。

1.为确保规划准确、按序、有效地实施,学校建立“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校务班子成员、部分中层干部及教师代表若干人担任组员。

2.发动全体教师参与三年发展规划的讨论、制定,并将规划提交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保证规划实施获得全体教职工支持。

3.每年由“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微调。

4.各条线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结合条线工作实际,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做到有高度、有分解、有措施和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二、机制保障

未来三年,学校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管理理念,狠抓制度完善,抓执行力度,抓学习深度,使学校的协同管理理念更加科学、管理流程更加规范、管理的效能更加显著,营造出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氛围。

1.以校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员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机制。校务公开是群众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渠道,未来三年,我们要继续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公开、民主”为原则,充分发挥教代会和校务公开栏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民主和可持续发展进程。

2.以协同管理为抓手,推动学校管理的全面的提升。未来三年,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学校协同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信息平台,逐步建成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库。运用好学校校园网络,使校园网成为学校的宣传平台、教育教学研究平台和校内外交流平台。

3.以规章制度的梳理和完善为抓手,为学校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夯实基础。未来三年,尤其是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以后,不少原有的规章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将不断地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并汇集成新的《民本中学学校管理手册》,力争在三年后形成比较规范和稳定的学校制度管理体系。

三、资源保障

科学合理配置学校内部已有资源,积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在构建学校与、家庭、与社区交流和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开发和利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无形资源,全面实现“家校、社校”资源的共享。

1.以《高级教师自我更新能力的实践研究》为学校总课题以及区域内推广的成果,结合三年发展规划,有序开展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2.以学校承担的德育和教学课题等分类研究项目为重点,校级课题申报、研究为补充,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加强与家长、社会联系,拓宽教育的渠道,提升工作成效。

3.以教育教学论坛和展示、教科研论文集编订、网络教学论坛等活动为载体,积累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本文就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崇明县民本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2年9月——2015年9月),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推荐:

上海崇明县民本中学组织体系

上海崇明县民本中学所获荣誉

标签:民本中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