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zf
2014-01-03
【摘要】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3年最新枣庄中考化学试题解析,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3•株洲)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酒精挥发 C. 石蜡熔化 D. 纸张燃烧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 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类题型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2.(2分)(2 013•株洲)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石油 B. 波尔多液 C. 啤酒 D. 冰水混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石油中含有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波尔多液主要是硫酸铜和熟石灰的混合物,但是它们会发生反应,实际成分是氢氧化铜、硫酸钙、硫酸铜、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
3.(2分)(2013•株洲)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鸡蛋冒气泡,该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
A. H2 B. CO2 C. O2 D. N2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附在蛋壳表面,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物理知识考查了碳酸钙与酸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2分)(2013•株洲)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
A. NH4NO3固体 B. 生石灰 C. KOH固体 D. 苛性钠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错;
C、氢氧化钾溶于水放热,故错;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5.(2分)(2013•株洲)下列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金刚石 B. 合成橡胶 C. 普通水泥 D. 硬铝材料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可根据概念解答.
解答: 解:A、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单质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合成橡胶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种;
C、普通水泥是硅酸盐材料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D、硬铝材料属于金属的合金是金属材料;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合成高分子材料,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
6.(2分)(2013•株洲)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
物质 血浆 胃液 正常雨水 葡萄汁
PH 7.35~7.45 0.9~1.5 ≈5.6 3.5~4.5
下列有关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葡萄汁显酸性 B. 只有血浆显碱性
C. 正常雨水显中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用葡萄汁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解答: 解:A、胃液、正常雨水、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故说法错误;
B、血浆的pH大于7,显碱性;胃液、正常雨水、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C、正常雨水pH≈5.6,小于7,显酸性.故说法错误;
D、葡萄汁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饮用葡萄汁,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的知识进行.
7.(2分)(2013•株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 钢铁是钢和铁熔合在一起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
C.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会增加,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处理金属废弃物的方法是填埋发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铁和钢;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B、钢和生铁是铁的两种合金.
C、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废旧金属废弃物可回收后再加工使用,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解答: 解:A、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能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容易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钢和生铁是铁的两种合金,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钢铁不是钢和铁熔合在一起制得的合金,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参加反应的铜粉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故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增加,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废旧金 属废弃物可回收后再加工使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铁锈蚀的条件、生铁和钢、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金属资源的保护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2分)(2013•株洲)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C、食盐要放在纸上称量左物右码;D、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解答: 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手握长柄,不能握短柄,故B错;
C、称量食盐时左右两盘上应该放相同质量的纸,且食盐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C错
D、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9.(2分)(2013•株洲)对于人体必需元素,我们也要注意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下列有关几种人体必需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缺锌会引起佝 偻病、骨质疏松 B. 缺钙会引起贫血
C. 氟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D. 缺铁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根据人体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锌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缺乏会食欲,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A说法不正确;
B、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成分,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故B说法不正确;
C、氟能防止龋齿,氟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故C说法正确;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元素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原则等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2013•株洲)右图为某医用葡萄糖注射液商标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5%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1g/mL,味甜
规格:500mL
贮藏:密闭、阴凉
A. 该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数为5%
B. 100mL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为5g
C. 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
D.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CO2和H2O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标签图示型.
分析: A、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该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数为5%;
B、根据图表信息结合密度公式、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计算;
D、根据葡萄糖在人体在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 解:A、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该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数为5%,故说法正确;
B、100mL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为100mL×1g/mL×5%=5g,故说法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6):(1×12):(16×6)=6:1:8,故说法错误;
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由标签读取与解题相关的数据或信息,然后利用相关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是此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11.(2分)(2013•株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就是纯水
B. 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洗涤剂能洗涤餐具上油污的原因是洗涤剂可以使油脂乳化
D. 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铸铁管道)
考点: 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净化所得的水的组成分析;
B、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分方法分析;
C、洗涤剂有乳化作用;
D、根据铁与盐酸的反应分析.
解答: 解:A、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质的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故A说法不正确;
B、软硬水的区分可用肥皂水,硬水遇到肥皂水易起浮渣,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很多泡沫.故B说法不正确;
C、洗涤剂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洗涤餐具上油污.故C说法正确;
D、由于盐酸与铁的反应,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12.(2分)(2013•株洲)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物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B. 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C.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杯 D.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塑料污染,塑料的使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解答: 解: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可以减少塑料的使用.合理.
B、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塑料分解,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
C、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杯,能够使塑料的消费量大增,从而加重了环境污染,不合理.
D、回收废弃塑料,进行集中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
故选:C.
点评: 化学物质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利国利民,利用不 当,祸国殃民.
13.(2分)(2013•株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属于蛋白质
B. 应加大力度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C. 灭火的根本就是要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气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生物体中的淀粉酶属于蛋白质;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灭火的根本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解答: 解:A、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属于蛋白质.正确.
B、化石燃料面临枯竭,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会大大缩短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不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正确.
D、天然气、煤气或液化气发生泄漏时,不能立即开灯检查,这是因为如果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了它的爆炸极限,开灯时会发生爆炸.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用水灭火时,水能够使温度降低,当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时,火会熄灭,而不是着火点降低,解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14.(2分)(2013•株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制取蒸馏水时,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B. 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 测某酸性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D.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蒸馏时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的是蒸汽的温度,如果把温度计放在支管口以下的地方,这时候的温度是比支管口的温度略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预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2分)(2013•株洲)右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子的构成等.
解答: 解:A、由图是可知,在化学变化中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成了水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说法不正确;
B、由氢分子的构成可知,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 、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不正确;
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均不会发生,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类试题属于图示题,解答时一定要弄清各原子或各分子所表示的意义,并能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很好的联系起来,才能根据微观粒子来推测物质的种类与反应类型.
16.(2分)(2013•株洲)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X一定是CuCl2 B.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C. Y可能是H2O D. Y 可能是Na2SO4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分析X物质;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解答;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根据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所以X中一定含有铜元素,如果X是CuCl2或Cu(NO3)2化学方程式都正好相平且符合反应规律,故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相等,X+2NaOH═2Y+Cu(OH)2↓,
80 98
由此可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2Y+18,说明X比Y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正确;
C、若Y是H2O,则生成物中无钠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守恒,故错误;
D、根据Y中一定有钠元素,复分解反应是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如果Y是硫酸钠则化学方程式不平,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方程式发生的原理(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然后结合具体的反应以及物质验证即可,.
17.(2分)(2013•株洲)用实验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 ZnSO4溶液 B. NaOH溶液 C. 稀盐酸 D. CuSO4溶液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与酸或盐的反应规律,利用银、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的反应,推断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
解答: 解:A、铜、锌、银的三种金属单质都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因此,使用ZnSO4溶液不能完成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A不正确;
B、NaOH是一种碱,铜、锌、银的三种金属单质都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使用NaOH溶液不能完成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B不正确;
C、银、锌、铜的三种金属单质只有锌与稀盐酸反应,无法判断铜、银活动性强弱.因此,使用稀盐酸不能完成比较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故C不正确;
D、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而银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用硫酸铜溶液能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8.(2分)(2013•株洲)下列实验中,实验现象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该无色气体为O2
B 将某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气体一定是H2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
D 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烧杯外壁发烫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A、根据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根据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分析;
D、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 解:A、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故正确;
B、将某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但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例如可能是甲烷等,故错误;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故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检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浓硫酸的稀释以及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9.(2分)(2013•株洲)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O2 2CO+CO2+3H2O,则X的化学式(分子式及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等都可称为化学式)为( )
A. C3H6 B. CH3OH C. HCHO D. HCOOH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X+2O2 2CO+CO2+3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3、7、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中含有3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HO.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2分)(2013•株洲)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②④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专 题: 概念关系型.
分析: 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从元素的分类看,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从反应类型看,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①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③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故是并列关系;④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因此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⑤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包含关系.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共22分)
21.(4分)(2013•株洲)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离子 2Al3+ ;
(2)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主要氧化物 MgO ;
(3)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4)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C70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是碳70分子,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铝离子可表示为:2Al3+.
(2)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4)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是碳70分子,其化学式为:C70.
故答案为:(1)2Al3+;(2)MgO;(3)CH4;(4)C70.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2.(2分)(2013•株洲)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有关反应可用3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1)ZnCO3 ZnO+CO2↑ (2)2ZnO+C 2Zn+CO2↑ (3) C+2Cu2O 4Cu+CO2↑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碳具有还原性,能与赤铜(Cu2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碳具有还原性,能与赤铜(Cu2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2O 4Cu+CO2↑.
故答案为:C+2Cu2O 4Cu+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3.(3分)(2013•株洲)(1)已知在有机物中,氢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尿素(CO(NH2)2)也是一种有机物,若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
(2)有些含氧化合物可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硅酸钠)可写成Na2O•SiO2,H2SO4可写成SO3•H2O,根据这种方法,铁酸亚铁(Fe(Fe2O4))可写成Fe3O4或 Fe2O3•FeO .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草酸的化学式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2)根据题中的信息“有些含氧化合物可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硅酸钠)可写成Na2O•SiO2,H2SO4可写成SO3•H2O”进行分析.
解答: 解:(1)草酸中H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2+x×2+(﹣2)×4=0,解得x=+3;
尿素(CO(NH2)2)中H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C元素为+4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4)+(﹣2)+2x+(+1)×4=0,解得x=﹣3;
故答案为:+3;﹣3;
(2)根据题中的信息“有些含氧化合物可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硅酸钠)可写成Na2O•SiO2,H2SO4可写成SO3•H2O”可知,铁酸亚铁(Fe(Fe2O4))可写成Fe3O4或Fe2O3•FeO.
故答案为:Fe2O3•Fe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和根据题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4.(4分)(2013•株洲)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AB (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AC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氩元素 ;D中x= 8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元素的定义粉底判断;
(2)根据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分析;
(3)根据微粒核内的质子数分析元素的名称,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x的值.
解答: 解:(1)由元素的定义可知,A、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2)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A、C结构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个,大于4个,在反应中能得到电子;
(3)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8,该元素的名称是氩元素;在原子中,由于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x的值是8.
故答为:(1)AB;(2)AC;(3)氩元素,8.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5.(5分)(2013•株洲)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 KNO3(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 饱和 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升高温度 .
(4)你从图中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分析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明确溶液状态;
(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剂,升高温度,据此并结合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4)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等.
解答: 解:(1)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是50g,且KNO3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得到的是NaCl的饱和溶液;
(3)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4)由该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是50g,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等;
故答案为:(1)>;(2)饱和;(3)升高温度;(4)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点评: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和关键,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6.(4分)(2013•株洲)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 10 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 红 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 无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NaCl和HCl .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不断减少,pH减小;当pH等于7时,恰好完全反应;稀盐酸超过10毫升时,溶液呈酸性;当pH=2.1时,溶液呈酸性,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既有生成的氯化钠,又有未反应的盐酸;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pH=7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l.
(2)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烧杯中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3)当pH=2.1时,稀盐酸过量,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既有生成的氯化钠,又有未反应的盐酸.
故答案为:(1)10;(2)红;无;(3)NaCl和HCl.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图表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27.(4分)(2013•株洲)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为什么能提高反应速率?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鉴别亚硝酸钠溶液与食盐水溶液的方法除了可以选用无色酚酞溶液、pH试纸或pH计外,还可以选用什么试剂?如何操作?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根据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进行解答;
(2)根据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而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所以实验室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这样就可以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2)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而中性溶液不能 使紫色石蕊试液,所以鉴别亚硝酸钠溶液与食盐水溶液的方法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操作步骤:分别将两种少量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变蓝色的是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色的是食盐水溶液.
故答案为:(1)实验室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这样就可以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2)试剂:紫色石蕊试液;操作步骤:分别将两种少量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变蓝色的是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色的是食盐水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8.(6分)(2013•株洲)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在通常情况下,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反应④和⑤中某些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名称是 碳酸钙 ,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2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反应.
(3)D除了用来制取气体C之外的另一用途是 建筑材料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由于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黑色的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碳酸钙能够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可猜想A是碳,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带入框题验证即可;
解答: 解:由于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黑色的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碳酸钙能够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可猜想A是碳,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E应该是氧气,带入框题推断合理;
(1)D的名称是碳酸钙,E是氧气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6×2=32;
(2)反应③是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3)D是碳酸钙除能制取二氧化碳外还能用作建筑材料;
故答案为:(1)碳酸钙;32;(2)CO2+C 2CO;化合;(3)建筑材料;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29.(6分)(2013•株洲)华雪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 5 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 20 g;蒸馏水 30 g;配制时应选用 50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 要 (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2)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选择量筒时选取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相近的量筒,且能一次性量取,减小误差;
(3)氢氧化钠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量筒只能量取液体的体积,配制好的溶液贴签装瓶,据此分析解答;
(4)配制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解答: 解:(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50g×10%=5g;
(2)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g=x×25%,解得x=20g,所以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50g﹣20g=30g;水的密度为1g/cm3,需要水30mL,依据量筒选取‘一次相近’的原则,应选50mL的量筒;
(3)A、氢氧化钠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防止腐蚀天平托盘,故错误;
B、量筒只能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作为配制溶液的容器,故错误;
C、配制好的溶液贴签装瓶,正确;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氢氧化钠的溶解;
故答案为:(1)5;(2)20;30;50;(3)C;(4)要.
点评: 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并会进行应用解决相关问题,了解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方法、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因素.
30.(12分)(2013•株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锥形瓶 .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在用脚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 水 并盖上 玻璃片 .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 C .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测 Ⅰ 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是因为加了高锰酸钾 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多少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反应装置的特点确定制取气体的药品,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橡皮管连接的方法回答;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收集方法及注意的事项;
(3)【实验验证】根据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得出结论;
要验证猜想II,可以用验证氧气的方法来确定氧气的有无,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现象;
【拓展延伸】根据高锰酸钾及氯酸钾反应的特点及催化剂分析回答;
【实验反思】提出与制取有关的问题即可.
解答: 解:(1)图中仪器a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氧气,B装置是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所以所用试剂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2H2O+O2↑;在用橡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使收集的氧气不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还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2H2O2 2H2O+O2↑;润湿;水;玻璃片;C;
(3)[实验验证]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说明不是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故猜想Ⅰ错误;验证氧气的产生还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看是否复燃;
故答案为:Ⅰ;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
[拓展延伸]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是因为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实验反思]通过高锰酸钾控制在250℃即可分解,而氯酸钾需要较高的温度,可以提出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为什么二者分解的温度不同等;
故答案为: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多少?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然后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一定要有明显的现象差别才可以,所以在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否会生成氧气探究中,就有两个方案可以参考,质量变化法和生成物检验法,掌握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性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31.(4分)(2013•株洲)我们在选购包装(或罐装)食品时,“配料”一项中常常看到“山梨酸”或“山梨酸钾”的字样,山梨酸钾(C6H7KO2)在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易溶于水、乙醇.山梨酸钾是以山梨酸(C6H8O2)和碳酸钾或氢氧化钾为原料,在经过化学反应后制作而成.山梨酸及山梨酸钾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
(1)22.4g山梨酸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 6.4 g.
(2)请写出山梨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山梨酸钾的化学方程式: C6H8O2+KOH=C6H7KO2+H2O .
考点: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山梨酸的化学式,利用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即可求得山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2)根据题中信息书写山梨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山梨酸的化学式C6H8O2,则山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28.6%,因此22.4g山梨酸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22.4g×28.6%=6.4g,故答案为:6.4;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山梨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8O2+KOH=C6H7KO2+H2O,故答案为:C6H8O2+KOH=C6H7KO2+H2O.
点评: 利用化学式的基础计算,与生活相结合,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2.(6分)(2013•株洲)已知:Na2CO3受热不易分解,2NaHCO3 NaCO3+CO2↑+H2O.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华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0.0g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至无气体放出,共产生CO2气体224mL(该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CO2的质量为 0.44 g(精确到0.01g).
(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若将ag该纯碱样品充分加热至无气体放出,冷却后称得剩余干燥固体的质量为bg(b
2NaHCO3 Na2 CO3+H2O+CO2↑减少的质量
16818 4418+44=62
ag×(1﹣y) ag﹣bg
=
y= %
答: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y= %.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温馨提示:计算过程尽量简单明了,请合理利用答题空间,不可超出答题范围.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据m=ρv计算生成CO2的质量;
(2)据生成CO2的质量,并结合方程式计算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
(3)根据反应减少的质量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出发生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生成CO2的质量为:0.224L×1.964g/L≈0.44g;
(2)设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168 44
10.0g×(1﹣x) 0.44g
=
x=83.2%
(3)设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y.
2NaHCO3 Na2CO3+H2O+CO2↑ 减少的质量
168 18 44 18+44=62
ag×(1﹣y) ag﹣bg
=
y= %;
故答案为:(1)0.44g;
(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3.2%;
(3)设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y.
2NaHCO3 Na2CO3+H2O+CO2↑ 减少的质量
168 18 44 18+44=62
ag×(1﹣y) ag﹣bg
=
y= %
答: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y=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可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计算比较繁琐,要细心分析解答.
以上就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13年最新枣庄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愿您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相关推荐:
标签:枣庄中考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