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

编辑:

2016-01-06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写有《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B、C、D都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而A选项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与江南地区开发二者一北一南,没有关系,所以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融合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而许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逃亡江南地区。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江南地区的开发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而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包括: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措施,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均发生于东汉末年、三国 初年,因此它们出 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2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南京的历史的相关内容。历史上东吴、东晋和南朝的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都在今天的洛阳,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淝水之战

2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的军队,曹操无力南下,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

2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葛亮生活的年代的识记。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兰亭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都是东汉的作品,龙门石窟佛像则是南北朝石窟艺术的杰作。东汉和三国距离年代近。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