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编辑:

2012-08-07

材料一 在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割断。”

材料二 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那时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像她一样的人仅仅因为肤色和性别就被挡在参与投票的大门之外。……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

(1)材料一中,奥巴马所说“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指的是什么事件?你如何理解林肯所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这句话?(4分)

(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和“新政”分别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关系?(5分)

(3)指出材料二中“暴政”的含义以及“民主重获新生”后逐渐形成的时代的主题。(4分)

(4)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你认为他的当选与林肯有关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D 3.C 4.B 5.C 6.B 7.C 8.A 9.B 10.D 11.C 12.D 13.C 14.A 15.B 16.C 17.B 18.D 19.A 20.D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答案要点:

(1)科举制度,开创于隋朝。(4分)

(2)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2分)

(3)态度:抨击(否定)。(1分)事件:秦始皇坑儒。(2分)

(4)创立和完善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成为世界各国考试制度的源流;笼络了大批优秀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使威胁中央集权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4分,答出四点即可)但明朝以后,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才智,不利于社会进步。(2分)

22.答案要点:

(1)辛亥革命:对象是君主专制制度;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4分)新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或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4分)

(2)含义:“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分)

(3)性质:前两次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改革开放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分)目的:前两次革命是夺取政权(或改朝换代);改革开放则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新的伟大革命”的对象: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2分)

23.答案要点:

(1)图一:欧盟的成立(或欧洲一体化);图二:巴以达成和解(或中东和平出现曙光,或拉宾与阿拉法特为和平共存而握手);图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图四: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正常化)。(每个1分,共4分) 排序:图三→图四→图二→图一。(1分)

(2)文件:《独立宣言》、《人权宣言》;(2分)共同思想:自由(或民主、平等)。(1分) 时间:1999年。(1分)

(3)霸权主义(或局部战争、民族冲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等)。(1分)

24.答案要点:

(1)事件:1861年南方蓄奴州组成“南方同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2分)理解:林肯认为南方和北方的人民是朋友,属于同一个国家——美利坚合众国,他不允许国家分裂。(2分)

(2)分别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分)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当选总统,其“新政”目的是摆脱经济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3分)

(3)含义:法西斯统治(或法西斯主义)。(2分)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2分)

(4)有关。(1分)正是由于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黑奴的后裔在今天才有可能当选总统,来拯救美国。(2分)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的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均可酌情赋分。每小题得分不能超过本题的总分。

作者简介:陈春云,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教科研中心科研部主任兼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研员,省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市终身教学能手,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管办学术委员,省教育学会理事,《新课程》编委,发表专业论文及教辅文章30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20多部,获省、市政府教学成果奖等市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0多项,入选市基础教育专家资源库,多次参加中考命题工作,擅长教学法和评价研究,被誉为“中考命题及教学法研究专家”。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