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参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编辑:sx_jixia

2016-02-02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参考

1、西周分封制

(1)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贵族(如姜尚等),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

(2)封王(诸侯王)义务与权力:义务: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王指周王)、交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权力:在封国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臣民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

(3)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2、秦兼并六国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一)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

(1)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4)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统一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汉武帝大一统

汉武帝的巩固统一措施

答: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史称“推恩令”)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为了改变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中选拔(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科为主。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其消极作用突出出来了。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到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才被废除。

科举制产生的作用: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5、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人镜)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6、开元盛世

出现的原因:

(1)作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2)重视地方吏治,反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重视节俭,节制自己的欲望。

7、行省制度的建立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希望这篇2016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参考,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相关推荐

2016中考英语词组辨析:beamazedat(by)  

2016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凝固点的因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