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fengzb
2014-01-25
威廉希尔app 本着服务考生的务实态度,特意为大家整理了2014辽宁重点中学介绍,愿大家快乐学习,马到成功!
绥中县立初级中学成立之时,学制为初中3年,起始(1924年)仅初一年级1个班,学生40人(全部为男生),教师2人;到民国15年(1926)增至3个年级3个班,共有学生95人;此后规模稳定为3个年级3个班。
自建校到民国20年(1931)8年间,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办学宗旨,学制及课程等,均遵照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制定的《新学制体系》(“壬戌学制”)及稍后制定的《奉天省新学制系统纲要》、《奉天省新学制课程标准》执行,以“注重道德教育、实利教育,而以美感教育陶成之”为教育宗旨,以“优良性行,根本知能,公民资格,健康身心,正当职业,高尚娱乐”为教育标准。当局在学校一方面加强思想控制,灌输封建道德,一方面又注重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及教学外语,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思想。此期间,共有初中毕业生240人左右。
民国20年(1931)9月18日,日本 “关东军”发动侵占东三省的“九一八”事变,翌年4月绥中沦陷。1932年至1937年,日伪当局出于稳定局势的需要,对教育暂时采取渐进奴化方针,对事变前原有建置及制度等未做大的变动。绥中县立初级中学保持未变,规模稳定在3个年级3个班,另于1937年附设一个简易师范班,有教师8人左右,全为男性。此期间(1927~1937年)共毕业11个班(每年1个班),因中途退学者较多,取得毕业资格者不到300人。
民国27年(伪康德5年、1938),日伪当局加速推进东三省殖民地化进程,在教育领域推行所谓新学制,旧有教育体制、制度全部被废除。当年10月,校名改称“锦州省立绥中国民高等学校”(简称“绥中国高”), 并将前所初中并入,农科,学制改为初、高一体四年制。宣称“以涵养国民道德、修炼国民精神、锻炼身体、置根于实业教育、授予国民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培养劳作习惯、养成堪为国民中坚之男子为目的”。起始每年从“国民优级”(相当于高小)毕业生及同等学历的学生中招生2个 班(约100人左右),学校规模8个班,在校生400人左右;教职员30人左右,其中校长1人,副校长1人(由日本人担任),教师20余人(其中日籍教师6人),专职事务员1人。课程设置的突出变化是列日语为国语之一,并偏重职业科目,如农业课及实习,此外还有军训课。学程缩短,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均体现对殖民地进行奴化教育的特点。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按战时体制调整课程,并强迫学生参加修建战备工事的所谓“勤劳奉仕”劳动,对学生进行“劳工”般奴役。
民国31年(1942)夏之前,校址仍在绥中北街城隍庙两等小学堂(后称公立上帝庙国民优级学校)院内西侧。当年秋,绥中西郊新校舍落成,学校由城内迁至新址。此(1943年)后,每年招生3个班,学校规模稳定为12班型。绥中国高从成立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7年间,共毕业8个班360人左右。
民国34年(1945)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收复绥中,9月10日成立绥中县政府;11月,国民党军队占领绥中,建立县政府,隶属辽宁省。依辽宁省政府颁发《教育复原工作暂行准则》,1946年绥中国民高等学校改名为“辽宁省立绥中中学”。恢复“壬戌学制”,学制为初高中各三年制,3月开学。原“绥中国高”四年级学生,经半年补习合格后,编入秋季始业的高中二年级;“绥中国高”其他各年级学生依次比照编班。与此同时,前所复建初中班,附属于绥中中学。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绥中中学,遵照中华民国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办学,即“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按照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材内容进行授课,除传授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外,通过《公民》课及其他形式,对学生进行“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专制思想党化教育。
在国民党统治的3年中,因政局动荡、经济恶化,所以教育经费无保障,教师工资拖欠,师生流动性较大,绥中中学规模不甚稳定。1946年有初中9个班、高中3个班,在校学生500人左右;1948年有初中7个班、高中6个班,在校学生650人左右。遵制实行男女分校,学生全部为男生。三年中,有两届初中毕业生,6个班300人左右;有一届高中毕业生,两个班100人左右。
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绥中,绥中县政府接管了绥中中学。
从1949年到1957年间,绥中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先后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委派的中共党员干部赵品泉、英凯、金老铁等到校主持工作。学校按照《东北区中学教育暂行实施办法(草案)》(1949年11月)规定的教育任务,即“培养具有革命思想,中等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及有健康体魄的知识分子,使之毕业后具有升学深造或参加工作的基本条件”的任务,以及其后中央教育部颁布之《中学暂行规程(草案)》(1952年)、《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1954年)等文件规定的普通中学教育目的、任务、学制、入学条件等,积极落实新型正规化的办学要求,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实现培养目标。此期间,注重整顿充实教师队伍,学习苏联教育原则和经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健康教育。同时配合社会重大政治运动,在师生中开展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教育活动及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1949年前所初中、绥中县女子中学并入绥中中学;与此同时,为满足工农子女入学,连年扩大招生,绥中中学办学规模迅速扩大。1949年共有26班,学生1265人(其中初中18个班983人,高中6个班177人,农民干部班、师资培训班各1个105人)。1952年全校达45个班,在校学生2200余人,教职员工100余人,并在前所小学前院、县城观音堂胡同女中旧址成立了分校。在财力物力十分匮乏的条件下,绥中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建教室75间,又因陋就简改造原伪满水银株式会社旧厂房为分校教室,土地改革时没收地主住宅、民国公有房共6处作为学生集体宿舍。这个时期,教学秩序井然,校园气氛活跃,师生积极向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军干校”;1949年绥中中学文工团成立,有50多名学生参加,经常配合政治运动在校外演出。
1954年,因原水银株式会社分校分出成立绥中县第一初级中学,绥中中学便逐年增加高中招生人数,缩减初中招生人数,直至1959年成为独立高中,分校撤销。
1958年至1960年3年间,学校在全民“大跃进”和教育大革命的大局推动下,反“右倾”,批判“一长制”和关门教书。在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同时,又办起“绥中大学”,从中考落榜生中招收大学班学员共2个班;1959~1960年又附设两个速
成师范班。为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大搞勤工俭学活动,开办了小型工厂、农场和饲养场,组织学生参加大量校内外勤工俭学劳动和无偿支农劳动,使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在此期间,学校遵照中共辽宁省委文教部的指示精神,即“对整个教育工作,必须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党的领导,在学校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坚决与各色各样脱离党的领导的倾向作斗争”,实行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地位确立,政治作用突显。
1961年至1965年,学校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国家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指示精神,试行《全日制中小学工作条例》,恢复和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纠正劳动过多而影响教学的现象;同时强调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减轻学生负担,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过多的勤工俭学项目进行砍削;学校规模稳定在12班型。绥中县高级中学又走上一段健康发展道路。
此期间,学校加强了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师生中开展了学习毛泽东著作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进行阶级观点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使师生的精神面貌产生积极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不适当地突出强调以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为纲,简单否定古今中外文化,使部分师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干部及师生思想中造成混乱。
1966年4月,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组进驻学校;6月1日,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下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部分学生建立“造反”组织,张贴大字报,揪斗干部和教师,到校外串联,参加武斗,学校管理陷于瘫痪。学校图书、理化仪器等损失惨重,档案全部丢失。1968年春,绥中县高级中学成立由军队代表牵头,有干部、师生、造反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革命委员会”,接管了学校领导工作。
1968年10月,遵照上级指示,绥中县高级中学在校学生3个年级12个班共计620人,同时毕业离校,全体教职员工留校继续参加“文化大革命”。1969年上半年部分教职工走“五七”道路,10月在校教职工统一分配到教育行政部门及镇内初中工作。绥中县高级中学建制撤销。图书、仪器由绥中县教学研究室接收,校园初被军队占用(4年),随后1970年成立绥中县五七农业大学,1972年成立绥中县第四中学和师资培训班共做校舍。
自1949年至1968年,绥中中学和绥中县高级中学共有20届高中毕业生,计75个班3 770人;有初中毕业生55个班2 915人。
everyday is another day。珍惜时光,2014辽宁重点中学介绍,小编希望您每天都能有所进步与收获,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标签:绥中一高中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