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功案例:爱孩子,请停下你举起的手

编辑:sx_zhuy

2013-04-21

【摘要】:郎朗作为国际著名钢琴家,被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然而在讲到他弹琴过程中,父亲对他的凶狠,至今他还心有余悸。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尔,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稚嫩,好像一颗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的所有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坏的碗盆、拆坏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我已经记不清了。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具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要你接受人类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一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 那就是殴打……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种特殊的赦免—— 打是爱。”

然而,打真的就是爱吗?它带给孩子的心里伤害也许不是一个爱字就能抵消的。

在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颁奖台下,一个男人泪眼婆娑。他就是一手将女儿带向最高音乐殿堂的胡丁琦的父亲胡东振。在颁奖典礼结束后,面对前来讨“育女心经”的记者,胡东振语出惊人,“我对不起女儿……”。

“不打不成才”是胡东振教育女儿的格言。从5岁开始,胡丁琦在父亲的逼迫下不得不每天枯坐在钢琴凳前6~8个小时。即便在节假日,她也没有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到公园里游玩的机会。一天,小丁琦厌倦了弹琴,故意磨磨蹭蹭地不到钢琴凳上去。胡东振发觉了,上前对女儿就是两个耳光。小丁琦对父亲又怕又恨,但又不敢当面反抗,只好把愤怒和不满统统发泄在弹琴上,还故意用手指狠劲地敲击琴键。胡东振后来回忆,在胡丁琦5岁到8岁的三年中,他打了女儿近400个耳光,直到后来女儿真正热爱上了钢琴。

郎朗作为国际著名钢琴家,被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然而在讲到他弹琴过程中,父亲对他的凶狠,至今他还心有余悸。朗朗说父亲打他才狠呢,用大皮鞋打,皮鞋后跟的铁钉子都把他的脑袋打破了。打累了,父亲歇了歇,拿出一包药放到他面前,恶狠狠地说:你弹不好琴别活了,你死了吧!你看看你怎么死,要么跳楼,要么吃药,你选一样吧!每每提起这些往事,一向以俊朗、阳光男孩著称的郎朗都会眼神黯淡,心里的感伤难以言表。

我国著名翻译家、艺术鉴赏家、家庭教育专家傅雷先生因为一部《傅雷家书》而在中国家庭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受到人们尊敬。很少有人知道《傅雷家书》的形成除了源于傅雷对孩子深深的爱、渊博的知识、优美的文笔外,还源于他对自己家教经验特别是教训的总结。

一天,小傅聪犯了错,傅雷扬起手一巴掌就打了过去。这样他还嫌不够,他将傅聪绑到了自家的大门口,让过往的邻居都看到,以羞辱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小傅聪颇有音乐天份,学琴进展很快。时间长了,自己便练起做曲来。有一次练琴入迷,他竟然不顾父亲不让练琴分心的命令,忘我地将这首自创的曲子弹奏出来,并沉醉到一种创作的幸福与喜悦之中。就在这时,他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

“那也是一种音乐,恐怖的旋律,就如同黑夜间的雷雨声—— 父亲的主题,这个主题强有力,他小小的脑子承受不了;于是,他以两手臂围住头部:那是最常遭到电闪雷击的部位。”

但是,打的次数多了,傅聪已习以为常,打便失去了作用,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傅聪曾对《傅雷别传》作者苏立群说起过自己当时的心理。傅聪说,他最恨父亲始终弄不懂他自己这么粗暴是没有用处的,只会降低威信;他觉得父亲有的时候很可笑。当然,他和弟弟傅敏都怕父亲,但并不是心里服气。因此,他有时干脆故意不学习,因为花时间学习也不一定令父亲满意,也免不了一顿打。这样挨了揍他反倒觉得痛快,因为是自己小计策的胜利。

傅雷打骂的结果,只增强了傅聪的逆反心理。傅雷要他做什么他偏不好好做,而且锻炼得傅聪小小年纪就很有主见——这大概是傅雷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傅聪的反抗性格到1951年更加明显了。他通过开独奏会筹集了一笔钱,居然没有与家里任何人商量,便从昆明的大学只身回上海学钢琴去了。

傅雷此时才悟出一个他早该明白的道理:自己小时候,因家庭不幸与母亲的严厉,造成了暴躁、孤独与痛苦。如今,自己又通过同样的打骂方式,将这一切无一遗漏地挪置给了儿子。是打骂造成了傅聪的倔强性情、反抗精神和独断专行的习惯。傅雷无形中又复制了一个自己。

此时,恰好傅聪离家到国外留学。傅雷便试着尝试用另一种方式——谈话与讨论的方式对傅聪进行教育。此时,傅雷已放下严峻的教导者的架子,脱去冷酷的父亲的权威,而决定真正以一个朋友的姿态与傅聪进行平等的交流。于是,我们才有幸看到了那一篇篇满是爱意与哲理的《傅雷家书》。

事实上,曾经用打骂等方式教育孩子的不仅仅是傅雷先生一个人,其中也包括许多大教育家、思想家,如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胡适先生,著名散文家、教育家朱自清先生等。他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却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待人过中年,他们才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方式,认识到是自己虐待了孩子,然而“过失只有补偿,不能洗刷”。

是呀,家本来就是一个生活的港湾,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这个港湾中得到庇护,避开狂风,避开暴雨,免遭伤害。作为温馨港湾守护者的家长,爱孩子,请停止你举起的手。

更多内容请进入:中考 > 中考家长

标签:中考家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