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南京中考招生办法出台

编辑:donghk

2014-02-26

2013年江苏南京市中考招生办法出台

据了解,2013年江苏南京市中考招生报名、指标生划分等招生工作仍按原行政区划实施,明年将按照新区划实施。

今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报名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名结合进行。具有南京市初中学籍的初二年级在校学生、2012年未参加学业考试报名的初三年级在校学生,具有南京市户籍在外市就读,并拟回南京市升学的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学生、有报考高中阶段学校要求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均应办理网上报名手续。

今年中考依然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形式。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体育。考查科目为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其中生物和地理考查已安排在初二年级进行。考试科目满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含人机对话考试)各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思想品德60分,体育40分。考查科目满分为:历史60分,生物、地理各20分,中考成绩总分为740分。

择校比例从20%降到15%

高中禁招借读生

据了解,今年公办普通高中在完成统招生计划后,方可招收择校生,但不得招收同批次第一志愿能够录取的考生。招收择校生严格遵守“三限”规定(限分数:成绩在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上、学校统招线下15分内;限人数:比例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5%;限钱数:择校费最高不超过3万元,并不再收学费。)

据悉,去年南京市择校生比例为20%,今年降为15%,意味着今年择校更难了。另外,意见还强调,民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择校生,同时严禁公办、民办高中招收借读生。

招收指标生热点高中将增加

今年,在原有招收指标生高中的基础上,南京市会适当增加几所热点高中招收指标生,使更多非热点初中校的毕业生通过此项举措进入名校学习,进一步缓解初中择校热。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招收指标生的学校和指标生计划具体分配方案,最迟下月公布。指标生录取根据各初中校的指标生数和考生所填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按全市中考成绩排名前30%考生的最低分划定,在此控制线上未完成的指标生计划,返回统一招生计划录取。据悉,今后我市还将不断增加指标生招生学校。

从2015年起,只有在学籍所在初中校实际就读满3年的考生,中考时方可填报分配到该校的指标生志愿。据了解,此举是为了防止有学生小升初择校后,中途又转到薄弱学校,增加获热门高中招生指标的几率。

培养技能型本科人才

一批次中新增中职本科衔接志愿

今年考生在文化考试结束后、评卷开始前,在家长或监护人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填报升学志愿。志愿填报个数(共7个)如下:

提前批次(2个):招收指标生的普通高中学校1个,招收科技、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学校1个或师范学校1个;

第一批次(2个):四星级及经批准在第一批次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专业班;

第二批次(2个):三星级及以下普通高中、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专业班、综合高中班、五年制高职专业班、国家级技工学校技师班和高级技工班;

第三批次(1个):中等专业学校中职专业班、技工学校高级技工班和中级技工班。

和去年相比,今年南京市第一批次中新增“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专业班”志愿,该班学生在中职上3年,之后通过衔接院校选拔,不必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就可升入本科院校。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是为了培养职业技能型的本科人才。

外省户籍初中毕业生

可继续在我市就读高中

根据省里规定,今年起,只要符合“取得江苏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等规定的外省户籍考生,均可在江苏省参加高考。依据此规定,今年起外省户籍的初中毕业生在南京参加中考后,可继续留在南京就读高中。另悉,今年南京市还取消了往届生不能报考市科技、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政策。这两项微调,使两类特殊考生在中考中与南京市户籍应届毕业生拥有同等的招生录取待遇。

中招日程安排

3月10日—11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网上报名

3月20日—31日体格检查

4月1日—20日体育考试

4月20日—21日英语听力口语考试

5月13日—17日综合素质评价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5月20日公布录取工作意见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实施办法

5月20日—21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补报名

6月16日—19日文化考试

6月20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咨询大会

6月20日—21日考生网上填报升学志愿

6月22日考生和监护人确认志愿信息

6月23日—28日网上评卷

7月1日公布升学考试成绩

7月4日—18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

8月1日—2日普通高中和高等职业学校补录

9月9日—13日中等职业学校补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