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1-23
2000年,计算机课老师朱全民,带着初一新生去参加冬令营。冬令营的老师向学生讲了遗传算法。
一个叫何林的学生,并没听明白,但自己琢磨着用这个算法做了一道题。不过他觉得,用这种算法解其他的题,效果不太好。于是,何林写了一份总结,交给朱全民老师。朱老师很高兴:有质疑精神,学习能力也强,是棵好苗子。
于是,朱全民找到何林的班主任:“让何林和其他学生按一样的进度学习,浪费了他的天赋。你能不能把他有些课程停下来,让他做些课外的东西?”
班主任不乐意了,这不是拔苗助长吗?
“拔苗不拔苗,还是试一试吧!”
在朱全民老师的课上,以自学为主,考察与探讨相结合。教师点出需要学习的知识,将某些知识点留给学生钻研,然后再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检测和点评。这样一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
适宜的教育方式,让何林迅速成长起来。2003年,在美国举行的第1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他夺得了中国代表队唯一一枚金牌。2005年,即将进入耶鲁大学的何林,给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科学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写了一封信,谈及自己对信息学竞赛的看法:“社会上、教育界有不少人偏激地反对信息学甚至是奥林匹克竞赛,说竞赛影响全面发展、竞赛培养出书呆子。其实我认为,一个不知道‘碳碳双键’的人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学会这个知识点,但是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人,无论掌握多少知识,都会在长期竞争中被淘汰下去。”
而后者,在何林看来,才是“一辈子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会丢的宝贝”。同时,他也提到“信息学竞赛的确还是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比如竞赛的成绩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做题量”。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教授,看了何林的来信,非常感慨:“他似乎已经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了。”“这样的孩子,上哪个学校都不会太差。”
“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就必须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朱全民说,学生的好与差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够“狂者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从狷处成就他”。
用尊重与信任发展学生个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学生的个性,往往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双刃剑”。利与弊,也许就在教育者的一念之间。
在初12班上,有一个叫朱子龙的男生。人很聪明,鬼点子多,喜欢读书,知识面广,在同学中也颇有些声望。可是,朱子龙的英语成绩很差,还常常不交作业。
这一天,朱子龙没有完成默写单词的作业。班主任朱双华老师让他放学后,在学校里把作业补上。
写着,写着,朱子龙把笔一放:“逼死我都写不出!”
看朱子龙横竖铁了心,朱老师决定转移阵地:“我不逼你,走,我们先去吃饭。”
刚落座,朱子龙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从平时读的书,谈到天文地理,再谈到中国传统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抹杀”,还把班上同学们的思想状况来了个“大揭底”。
朱老师心里乐了:呵呵,这个孩子不仅是部微型的“百科全书”,还是个效率很高的“情报处”,得好好利用他在同学当中的“信息”资源。
“朱子龙,你来当班长助理怎么样?”
“我当班长助理?”朱子龙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朱老师的表情又不像是开玩笑。
就这样,初12班在班长之下又多了个班长助理。可别小瞧了这个班长助理,一学期下来,朱子龙成了12班“课间文化”的引领者。
每到下课,一些同学就会聚集到朱子龙的课桌周围,谈天说地。政治时事往往是他们关注的焦点,青少年的精神状态、心理成长,也是他们喜爱的话题。至于那些家长里短的小道消息,则变成了同学们不屑一谈的“边角料”。
而朱子龙的英语,也慢慢地上升到了班上的中游,班长助理嘛,当然应该以身作则!
“对所有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宽容和信任。”朱双华老师说,像朱子龙这些80年代后的一代,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他们年轻的脑瓜子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蹦出精灵古怪的想法来。
面对这些孩子,是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还是解放被“标准”所束缚的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让学生成长为“自己”?
选择前者,教师只需要用一个固定的框架,往学生身上一套,工作自然比较轻松;选择后者,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独特性的尊重和保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也需要教师区别对待,这样一来,工作量大得多。
朱双华老师选择了后者:“我不希望学生被‘绑住手脚封住嘴’。”
雅礼的很多老师也选择了后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有尊重之心,否则学生的个性就很可能被抹杀掉。所以,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这些老师会告诉学生:我没有看你们以前的档案,因为,在老师的眼里,所有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都是一样优秀。
在这些老师的班上,没有成文的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要求,多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约束。
在这些老师看来,“学生99.9%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学生偶尔讲粗话、争吵等行为,不是大事,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而像把学习资料藏着掖着的行为,却是关系到“为人处世”的大事,需要严肃对待。
他们说:“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是能够体会到的。他们会用成长来回报你,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用宽容和理解引导学生个性
宽容与信任,是雅礼教师进行矫正教育的工具,也是他们衡量自己教育水平的尺度。雅礼的老师,在引导学生个性纠偏中,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尊严、欢乐与自由。
初51班的班主任李彭超,在新生入学军训时,无意中对班上同学说了一句:“军训中的拔河比赛,咱们班实力不行,这次可能赢不了。”
没想到,话音刚落,学生张文(化名)就走过来,非常认真、也非常激动地对她说:“老师,我觉得你这句话很不对。对一个刚成立的班级来说,你应该积极地鼓励我们进取,不应该这样消极。”
李彭超吃了一惊,可她立即醒悟过来,向同学们道了歉。
此后,李彭超暗暗观察张文,这是一个有很强自主意识的学生,可不怎么合群,总爱用一双眼睛冷冷地、批判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这样的孩子,很难走进他的内心,教师只有在他有需要的时候,走过去帮他一把,或在他失败时,找出他的长处和优点,才能打动他们。”李彭超说,学生是一本书,老师要学会读懂他们。
一天,张文碰到李彭超,主动地说:“老师,你的衣服很漂亮。”李彭超很惊讶,怎么会拍老师的马屁了?再想一想,明白了:学生都是希望老师多关心、多注意自己的。这一段时间自己比较忙,很久没和他单独说话了。
于是,第二天,趁张文在操场活动时,李彭超特地找到他,聊聊学习和生活上的事。看得出,张文非常高兴。
“李老师,我很佩服你呢。”张文对李彭超说。
但李彭超知道,孩子佩服她,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她对他们的理解和宽容:“教育,不过是用大爱来做小事。”
现在的张文,参加了班级足球队,人变得开朗起来,眼神也变得温和了。
像雅礼很多老师一样,李彭超不愿意过多地束缚学生,她甚至没有按学校的要求,每周给学生的操行打分。尽管如此,从来没有校领导为这干涉过她的工作。
“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个性的海洋。要实现这一理想,就必须给教师足够的空间。唯有如此,教师才会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刘维朝校长说,在雅礼,对老师没有坐班、刷卡签到等硬性要求,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允许大胆创新。学校不会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给教师排位次,更不会因为哪位教师的班级考得好而大张旗鼓的表扬。
因为,雅礼不愿让教师受制于繁琐的日常管理,不愿让教师成为亦步亦趋的机器人。
标签:雅礼中学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