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发展简史概述

编辑:

2014-01-24

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也很艰苦。没有课本,大部分教材要由教师编写油印。待遇菲薄,物价飞涨,而且经常拖薪欠薪。但他们仍能忠于职守,搞好教学。教师们的这种工作态度,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战后艰难办学—“七高”“恩高”时期(1945-1949)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省府机关、大学和中等学校纷纷东迁武汉。“七高”是湖北省第七行政区所辖学校,又是七区唯一的高中,决定留在恩施,并将原省四女高和省七女高的恩施籍女生共30余人转入七高学习,开创恩施地区男女合校之先例。

省府各机关东迁武汉后,空出许多房屋。1946年1月“七高”迁到土桥坝的黄家峁原省财政厅、省银行和民享社3个单位的住地。校本部设在山上原省财政厅住地,办公室、教室、图书室、厨房等都比较宽敞,又有较宽广的操场和篮球架、单双杠等体育设施。学生宿舍按年级分为“仁、义、礼、智”4个“斋”。山下龙洞桥西为西区(即原“民享社”住地),有3间教室,7栋宿舍,分为“天、地、元、黄、宇、宙、洪”7个“斋”;龙洞桥东为东区(原“省银行”住地),即女子部,女生宿舍称为“信”字斋。学校办学条件到这时才有了较大改善。

学校搬迁之前,规模为9个班,学生400余人,迁到土桥坝后,班级和学生人数都有所增加。1947年秋季有10个班,1949年秋季有12个班,学生600余人。开设课程有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公民、体育和军训等。

1947年2月,丁德善任校长,1949年9月,刘厚章任校长。1947年2月,第七行政区番号撤销,校名又恢复为“湖北省立恩施高级中学”。 1949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鄂西。省府当局一再责令恩施高中(还有恩施师范和恩施农校)迁往利川上课,校舍也被国民党军队宋希濂部占驻了一部分,社会秩序混乱,特务横行。学校于11月4日停课,学生全部离校。校长刘厚章同当局虚与委蛇,同意迁往利川,另一方面则成立“恩施高中留施办事处”,暗中组织留校教职员工护校队,准备迎接解放。

在解放前的11年间,从鄂西这所唯一的高中毕业的学生共有1246人,其中不少人先后考入当时在大后方的西南联大、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湖北省教育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等院校深造,解放后他们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篇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发展简史概述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顺利走进自己梦想的学府!

相关推荐:

湖北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学校领导介绍  

湖北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学校领导介绍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