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19
(2)霜是固态的,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
(3)雾是液态的,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
(4)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冰变为水蒸气,是升华;
(5)冬天室外的铁器温度比较低,手上的水分遇冷凝固形成冰,所以感到粘手;
(6)饮料是液态的,结冰变为固态,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7)灯泡在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灯丝变细是变为了钨的蒸气,是升华.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液化;升华;凝固;凝固;升华.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三.解答题(共9小题)
12.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干冰吸热升华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 解:
(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
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综合性较强,读懂题意,把握中心是解答的关键.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主要做法的将碘化银、干冰播撒到云中的适当部位使其降雨,它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干冰“喷”入高空会很快 升华 ,在此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 液化 成小水滴或 凝华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微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会一直悬浮在空气中,直到微尘等杂质粒子出现(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受热后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杂质粒子相当于一个“核”,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遇到它会依附在上面,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 熔化 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填上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升华 ; 液化 ; 凝华 ; 熔化 .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防止水的 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 .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可以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水的地方都可以节约.
解答: 解:(1)人们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其过程是,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进入冷云层,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
(2)节水措施:1、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2、将卫生间的水箱浮球向上调整2厘米,可达到节水目的.3、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
故答案为:(1)升华;液化;凝华;熔化;(2)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
点评: 本题是一道应用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看学生对知识迁移和转化情况,因此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以便能学以致用,顺利完成题目.
标签:商丘中考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