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归纳

编辑:sx_zhangby

2013-12-25

【摘要】如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如何才能高效备战中考呢?我想,选取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是最重要的。我们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海南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第一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目的: 侵略扩张,争夺殖民地,称霸世界等。

3. 这两大集团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4. 2.三国同盟的形成: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

3.三国协约的形成:1907年,英、法、俄最终形成三国协约,英国是核心。

4.后果(影响):随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纷纷疯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1914-1918)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3.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很快加入战争。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交战双方: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4.凡尔登战役:

(1)时间:1916年2-12月

(2)双方:德法

(3)地位和作用:在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5.大战结束: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宣告结束。

6.大战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7.大战后果:①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②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学习主题 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第3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达尔文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达尔文:英国的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明确提出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观点,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4课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一)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1.思想: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把教皇比作是“两只脚的禽兽”,指责教士是“文明的恶棍”。

2.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和封建专制的压制下得以解放;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文学

1. 莎士比亚

(1)代表作:英国17世纪伟大的戏剧家。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2)艺术成就:他的剧作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矛盾,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

2、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创作的不朽文学名著。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绘画与音乐的辉煌

1.绘画

(1)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摆脱了神学的禁锢,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而细致的描绘。

(2)凡•高的《向日葵》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新的审美情趣,将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2.音乐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抒发了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激情。

世界现代史

第二学习主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7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2)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交战国,美、英、法三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3)中心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2.《凡尔赛和约》

(1)时间和签订方: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

(2)主要内容:

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③赔款方面: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

④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将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3)评价:《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1)背景: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大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2)时间:1921.11-1922.2

(3)国家:由美国发起,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及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起主要作用的国家:美国。

(4)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

2.《九国公约》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的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公约的规定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这次会上制定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及评价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下旬首先在美国爆发,很快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特点: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3.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激化了各国阶级矛盾,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目的:为了尽快摆脱危机,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2.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措施: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采取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等措施,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

②工业方面,政府实行“产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等。这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

4.评价:①作用和影响: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②局限性: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第10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一)慕尼黑会议

1.英法对法西斯国家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目的:

①自保: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办法谋求与法西斯国家妥协,而求苟安一时,保住其既得利益。

②削弱对手(德、苏):妄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以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2.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慕尼黑会议

①召开时间、地点:1938年9月底 德国南部慕尼黑

②与会国家及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

③内容:签订了关于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强行割让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

3、绥靖政策的实质: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

4、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的后果:它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也大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国军队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一)德国东侵苏联

1.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扩大。

2.莫斯科战役:1941.10--1942.1 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二战的进一步扩大、空前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原因: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使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地走向联合。

(2)标志: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3)作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1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1)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目的: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合作事宜,召开了这两次会议。

(2)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德黑兰会议:1943年冬,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并决定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4)作用: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对于巩固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军事政治合作,对于加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灭亡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7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

(三)雅尔塔会议:

1.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

2.“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3.内容:①处置德国: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5)影响:①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进程

②对战后世界秩序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世界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四)德国和日本投降

1.法西斯德国投降:1945年4月下旬,苏军和英美盟军打响了攻克柏林的战斗。月底,苏军战士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希特勒绝望自杀。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2.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反法西斯同盟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五、二战的影响、性质和意义

(1)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2)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意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四学习主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的背景

二战后欧亚建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体系。面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 和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二)冷战信号的发出--“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于1946年访问美国时,发表了以“铁幕”一词而闻名的反苏反共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三)冷战的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时间:1947年3月

(2)内容: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

(3)实质:其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4)影响:杜鲁门主义既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目的:它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2)作用: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3.军事上:成立北约

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四)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组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第14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特点:美国经济在战后初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2.原因:(1)二战中,美国本土未受战火洗劫,而且大发横财,经济实力大增,政局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2)战争结束后,美国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3)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3)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掀起了更新原有设备的高潮,技术条件大为改观;(4)世界各国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本国经济,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外市场。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振兴

1.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

(1)西欧经济恢复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2)恢复的原因:①凭着原有的经济基础;②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③.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时间: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

(2)原因:由于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维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

3.联邦德国的崛起:这一时期,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4.欧洲共同体

(1)成立的原因和目的: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它们为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2)成立的时间:1967年

(3)1993年,更名为欧盟。

(三)日本的重新崛起

1.原因:①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

②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④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2.时间: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被称为“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六学习主题 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8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1.形成(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后)

(2)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资本流动、资源配置、经济贸易以及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全球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出现的原因:①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这是经济全球化趋向出现的根本原因, 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4)具体表现:①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典型的有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②国际贸易大幅增长,③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④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角。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格局: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影响:①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可从中获得资金、技

术和管理的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也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

扩大贫富差距。

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出现:

(1)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2)原因:两极格局崩溃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一超多强” 的局面初步形成,世界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3)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如科索沃战争。

(2)美国的霸权行径越来越多地受到多极力量的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这是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的重要表现。

(3)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也不得不与各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这是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

现代科技与文化

第七学习主题 现代科技与文化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二)主要表现: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三大技术的突破。

(三)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快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3、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

(五)影响:推动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思维和交往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第21课 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现代文学成就一览表

国别 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

英国 萧伯纳 《圣女贞德》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美国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老人与海》

二、传世的绘画 毕加索《格尔尼卡》

三、通俗音乐与电影业

上述提供的海南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希望能够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更多中考真题、中考复习指导尽在威廉希尔app ,请大家及时关注!

相关推荐

2013年海南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海南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归纳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