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来宾中考考前模拟试题练习

编辑:

2016-01-25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共25分)

18.(5分)(2014•沈阳)根据基础实验“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填写相关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配置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2)实验用品:食盐,蒸馏水等;

托盘天平 (填一种仪器名称)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卷滴管,纸片等

(3)实验过程

①计算 ② 称取氯化钠 (填一个操作步骤) ③量取水 ④溶解 ⑤转移

(4)实验回顾:

①通过计算可知,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 20 mL.

②用量筒量取所 需体积的蒸馏水时,下面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加速溶解 .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所需仪器解答;

(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解答;

(4)①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v= 即可解答;

②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解答;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解答;

解答: 解:(2)根据配制 溶液所需仪器,还应添加托盘天平;

(3)配制溶液的步骤①计算 ②称取氯化钠 ③量取水 ④溶解 ⑤转移;

(4)①需要蒸馏水的质量=25g﹣25g×20%=20g,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 =20ml;

②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速溶解.

答案:(2)托盘天平;(3)称取氯化钠;

(4)①20; ②C; ③加速溶解.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所需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8分)(2014•沈阳)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和,实验结束后,欲从残渣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采用的操作步骤为:溶解、 过虑 、洗涤、干燥.

(4)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可以选择 D (填字母,一种即可).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 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从仪器的图和用途去分析解答;

(2)从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去分析解答;

(3)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需要加热,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由于残渣中的氯酸钾、氯化钾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去分析解答;

(4)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①为试管,②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试管 长颈漏斗;

(2)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故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就是催化作用.由于残渣中的氯酸钾、氯化钾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方法是:先把残渣溶于水中,氯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在水中,过虑之后,二氧化锰留在滤纸上,通过蒸馏水洗去二氧化锰表面残存的液体(溶有氯酸钾和氯化钾),干燥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水分;

故答案为:B 催化 过虑;

(4)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则可用排水法;故答案为:D或E.

点评: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