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一组教材图像 轻松解决“地球运动”难题

编辑:sx_zhangwl

2013-01-28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收集并发布了中考地理名师指点:深入挖掘一组教材图像 轻松解决“地球运动”难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入挖掘一组教材图像 轻松解决“地球运动”难题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地球运动知识也是重点考查的对象之一。由于地球运动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和考试中的易失分点。笔者在教学中曾尝试采用过多种方法突破此难点。对比各种方法发现,深入挖掘一组教材图像,灵活运用解读图像得到的结论,能够轻松有效地解决“地球运动”难题。

一、教材图像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Ⅰ第19页“图1.23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注:其它各版本教材也有类似图像)

 

 

1.23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a

 

 

1.23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b

 

 

1.23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c

二、解读图像,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师生共同解读该图像,可以得出众多实用的结论,归纳如下。

1.与昼夜长短有关的结论

直观结论引申结论

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二至日达到极值。恰好出现极昼(夜)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自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自12月22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北)移动,南(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赤道上各地昼长始终为12小时。非赤道上各地只有二分日时昼长才为12小时。同一地点,昼长越接近12小时(或日出时刻越接近6:00,或日落时刻越接近18:00)的日期,距离春(秋)分日越近。

同一地点,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之和为24小时同一地点,在关于夏(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长相等。

同一地点,在关于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长之和为24小时。

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等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等的两地,其昼长为24小时。

同一纬线圈上,昼弧被12:00经线平分为上午和下午,夜弧被0:00经线平分为前半夜和后半夜。昼长=24小时-夜长=昼弧÷15°/h=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2

一年中,20°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最大值为13小时13分,最小值为10小时47分;40°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最大值为14小时51分,最小值为9小时9分;60°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最大值为18小时29分,最小值为5小时31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同一日期,昼长越接近12小时(或日出时刻越接近6:00,或日落时刻越接近18:00)的地区,其纬度越低。

2.与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点有关的结论

直观结论引申结论

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关于直射纬线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在直射纬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在直射纬线以南,各地的正午太阳在正北方。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地方时为正午(12:00) 。太阳直射经线平分昼半球,对应经线圈上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00,平分夜半球。

一年中,温带地区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即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均为46°52′;热带地区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23°26′+当地纬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的差值(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其它结论

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有多种意义:①是晨昏圈所有点中纬度最高的两点,一年中,其纬度变化范围为66°34′~90°。它们平分晨昏圈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②所在纬线是恰好出现极昼(夜)现象的纬线。③两个切点中,一个时间为0:00,恰好出现极昼;另一个恰好时间为12:00,恰好出现极夜。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若位于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若位于南半球,则正南升起,正南落下。极昼期间的极点太阳高度一直不变,只有方位变化,而无所谓升落。

太阳直射点大约每4天移动纬度1°。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靠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远离则减小。

三、应用举例

例1.(2010年高考四川省文综卷第10题)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0题。

 

10.若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解析:如果按照常规方法解答本题,难度较大,考生首先需要判断三条曲线哪一条是正确曲线,然后再正确读出北纬40°~50°地区的昼长约为15小时~16小时20分,最后再根据结论——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等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判断出正确答案。但是,如果运用上述解读教材图像得出的结论——40°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最大值为14小时51分(约为15小时)——解题,则根据题意,6月22日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可以迅速得出选项A是正确的,其它选项的数据与14小时51分差距太大。

13.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B.2月         C.6月         D. 10月

解析:由“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可以计算出P、Q两地之间的纬度跨度约为7.2°,因此Q地的纬度不超过20°。Q地5时30分日出,说明该地昼长13小时。运用上述解读教材图像得出的结论——20°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最大值为13小时13分——可知,只有该区域为南半球且Q地纬度接近20度附近时,其昼长才可能在12月22日前后达到13小时。

例3.(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第4~5题)下图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4~5题。

 

4.④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5.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解析:第4题,④地在6月22日前后大约2:40日出,昼长为18小时40分钟。运用上述解读教材图像得出的结论可以得出该地在60°N附近,位于副极地低压带。第5题,根据解读教材图像得出的结论——同一地点,在关于夏(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长相等——得出,8月23日关于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是4月21日。又由图上信息可知,4月21日②地的日出时刻约为2:00,得出其昼长为20小时。

例4.(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第9~11题)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1日~30日 B.10月1日~10日   C.10月11日~20日   D.10月21日~30日

解析:这组题用到的图像结论主要有三个:①晨昏圈与纬线圈的两个切点中,一个时间为0:00,恰好出现极昼;另一个恰好时间为12:00,恰好出现极夜。②在直射纬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在直射纬线以南,各地的正午太阳在正北方。③同一地点,在关于夏(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长相等。3月9日,“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意味着极夜期结束,它和极夜期开始时的日期(10月5日前后)大致关于夏(冬)至日对称。此日12:00时,是一天中唯一可以看到太阳的时刻。此时既是日出时刻,又是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0°。即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地平线上露了一下脸就马上消失了。

例5.下表是日出地方时时刻表,据此完成1~2题。

甲乙丙丁

日出时间(时)25811

1.若甲乙丙丁代表某一天不同纬度的四地的在某一天中的日出时间,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

2.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一地点从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期间某四天的日出时刻,则甲乙丙丁代表的四个日期据春分日的时间间隔由短到长的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

解析:根据图像结论——同一日期,昼长越接近12小时(或日出时刻越接近6:00,或日落时刻越接近18:00)的地区,其纬度越低。同一地点,昼长越接近12小时(或日出时刻越接近6:00,或日落时刻越接近18:00)的日期,距离春(秋)分日越近——直接得出答案分别为D和C。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数学】【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 【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  【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