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6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编辑:

2016-02-29

(2011山东济宁)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与①、②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17.对区域内地理事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地区相比,①地区煤炭、水能资源更为丰富

B.②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适于发展旱作农业

C.③地区严重缺水,适于发展河谷农业

D.④地区农业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是气温

18.( 2011福建安溪)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有利排水B.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19.(2011福建泉州)符合对青藏地区描述的是( )

A.四序有花常见雨 B.旱地麦浪泛金黄

C.大漠黄沙驼铃响 D.青稞美酒飘哈达

(2011江苏无锡)2010年4月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7.1级,震中位于该县城附近,据图完成20~22题。

20.从图中可以看出青海省玉树县所对应的地理位置为

A.96.6°E33.2°N

B.96.6°E33.2°S

C.96.6°W33.2°N

D.96.6°W33.2°S

21.青海省玉树县位于北京的

A.西北B.东南

C.西南D.东北

22.下列有关玉树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里的居民主要为哈萨克族

B.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C.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棉花等

D.这里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3. (2011四川泸州)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青藏地区——高寒 B.西北地区——干旱 C.北方地区——白色沙漠 D.南方地区——湿热

24、(2011黑龙江哈尔滨)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

⑵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___℃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⑶ 长江和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地区(填字母)。

⑷ 俗话说,“南人吃米,北人吃面”,是因为秦岭——淮河以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假如没有秦岭,黄土高原将南扩,四川盆地将被黄土所填满,假如没有秦岭,就没有天府之国——四川。结合资料,说出秦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11山东菏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自然环境对民居有较大的影响,下列民居属于A地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⑵ A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现在通过管道从A地区调往C地区、D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C地区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需从________地区调入,___________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⑷ 南京和那曲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当7月份南京的平均气温为28.8℃,而那曲只有8.8℃,据图分析其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C地区和_________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两个地区。

答案

1.D 2.C 3.A 4.A 5.C 6.B 7.D 8.D 9.D 10.A 11.B 12.C 13.A

14.(1)秦岭 淮河

(2)甲 纬度位置 丙 海陆位置

(3)③ ②

15、⑴青海 澜沧江 ⑵ 地热能 ⑶ 公路运输

⑷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

16.D 17.D 18.C 19.D 20.A 21.C 22.D 23.C

24、⑴ 秦岭 ⑵ 0 ⑶ B ⑷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⑸ 秦岭阻挡了来自西北地区的风沙,使黄土高原不再南扩;秦岭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使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

25、⑴ C ⑵ 干旱 ⑶ 天然气 D B ⑷ 地势 ⑸ D A和B

这篇2016中考地理模拟试卷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

2016年中考地理学业考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2016年中考地理考前模拟试题练习(必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