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4-23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
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
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之”用在动词“鼓”(击鼓)后,无实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三、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四、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参考答案]
B。①⑥结构助词,“的”的意思。②动词,“到”的意思。③代词,代曾妻。④代词,代彘。⑤代词,代曾子。⑦代词,代曾子的儿。
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用法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重庆中考语文栏目!
标签:重庆中考语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