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合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阅读: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编辑:sx_songj

2013-12-26

【摘要】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年安徽合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①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到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②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③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④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⑤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⑥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⑦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⑧ 。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⑩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需求,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10期,有删减)

5.第①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6.结合文章第②段的内容,给“城市文化”下一个定义。(3分)

7.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8.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 (3分)

9.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分别提炼出三个问题或观点。(6分)

【链接材料】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③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④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到2011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7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⑤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获得的。

【总结】2012年安徽合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阅读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好好学习,备战中考。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威廉希尔app 。

小编推荐

2011年合肥市三十八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材料解析题

2011年合肥市三十八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辨析改错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