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讲述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间的融合,希望能帮助考生更好的学习。
以新型供应链合作关系取代传统
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经历了传统关系阶段(1975以前)、自由竞争时期(1972年-1985年)、合伙关系时期(1982 年前后)、伙伴关系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及战略联盟关系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5个时期。
市场全球化发展、经营难度和经营风险的加大催生了企业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这种双赢联盟关系要求以全新的供应链管理机制来统合企业间的关系,体现"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的思想,把原来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出去,强化资源协调运作和管理水平,强调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供应链合作关系旨在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它改变了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合作关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见下表),其中:
物流涉及从供应商流向客户的物理产品流,以及产品返回、服务、再循环和最后处理的反向流;
信息流涉及需求预测、订单传送和交货状态报告;
资金流涉及信用卡信息、信用期限、支付日期安排、发货和产品名称拥有权安排。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合作,它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客户多方受益:合作对供应链进步的贡献率为40%,合作性计划可使库存减少15%,合作性预测可使准确性提高15%,减少开支20%~30%,节约运输成本3%~5%。并实现了:
(1)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供应链上游、下游各个合作伙伴的业务活动都将实现此转变。
(2)从利润管理向赢利性管理转变。赢利性建立在"共赢"基础上,只有供应链各方均具有较好的赢利性,企业自身的赢利性才能得到保证。
(3)从产品管理向顾客管理转变。顾客是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供应链的中心由生产者向消费者倾斜,顾客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重要内容。
(4)从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以协调的供应链关系为基础进行交易,供应链整体交易成本实现最小化,而收益最大化。
(5)从库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用信息代替库存,即企业持有的是"虚拟库存"而不是实物库存,在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交付实物库存,大大降低企业持有库存的风险。
IT技术的企业供应链管理解决之道
传统管理手段提供的优化方案可能使得局部成本最小,包括制造商、分销商、运输商和零售商直接控制下的成本,但是无力处理企业供应链中的复杂关系,控制整体运作的综合成本。必须采用大规模优化工具管理企业供应链,打破功能性限制,使企业和合伙人跨越界限优化计划和执行;通过供应链驱动一致的信息和处理流程,把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相互需求和技术集成在一起,实现从以产品/物流为核心向以集成/合作为核心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