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教师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2

2011-04-26 13:28:19 字体放大:  

2011年山东教师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2

四、名词解释题

1.(√)。

2.(×)。这是对“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

4.(√)。

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但是并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

五、简答题

1.答:(一)班主任的任务

我国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长大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班主任的职责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的职责作了如下七方面的规定:

第一,按照<小学德育纲要>,联系本班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第二。经常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教会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第三,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保护视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四,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个别工作。

第五,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支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第六,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

第七,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注意争取社会力量教育学生。

2.答: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因此,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3.(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施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尊重学生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德育效果;

(3)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还要提出正确的、简明的、严格的和有计划的要求。

4.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1)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

6.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有如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推荐阅读: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