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说教学过程: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小天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它让人入迷,让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教师创设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了深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一段,不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读出自己的这份热爱。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
最后,师生进行问答式引读。这样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读,思,议,读”的过程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从而升华了情感,轻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读着《火烧云》我们不由赞叹作者的妙笔,那是源自作者认真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除夕的烟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们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但是课堂是变化的,随时可能生成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独特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本节说课,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和指导教学中提高。还请各位专家、领导、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谢谢!
推荐阅读:
更多信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