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2012-04-18 13:46:55 字体放大: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因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8.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

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10.古代教育学思想:(1)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问答法”分三步: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11.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

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称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

1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4.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研究方法的多元与互补。

1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6.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